回覆列表
  • 1 # 導演許永

    意思:如果能看到夕陽無限美好的美麗景緻,又有什麼好惆悵黃昏的來臨呢?

    這是對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的返解。一改原句的憂傷之意,把原來面對儘管無限美好的夕陽,還是憂傷時限無多,改成了只要是美好的,那麼我們就盡情享受,又何必擔心什麼時間短暫。

    夕陽

    解釋:指山的西面。

    出處:《詩·大雅·公劉》:“度其夕陽,豳居允荒。”

    無限

    解釋:沒有盡頭;沒有限量。

    出處:《韓非子·解老》:“嗜慾無限,動靜不節,則虛痤疽之,爪角害之。”

    惆悵

    解釋:是漢語中的一個單純詞,用來表達人們心理的情緒。

    出處:《楚辭·九辯》:“廓落兮,羇旅而無友生;惆悵兮,而私自憐。”

    黃昏

    解釋:日落以後至天還沒有完全黑的這段時間。

    出處:《楚辭·離騷》:“曰黃昏以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

    朱自清曾寫過“但得夕陽無限好,何須惆悵近黃昏”,與文中“若”一字之差

  • 2 # 天庭飽滿中年少女

    原詩句是李商隱的《樂遊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詩意是:詩人傍晚的時候心情不好,駕著車登上古樂遊原。看著美麗的夕陽,詩人不禁感嘆,夕陽啊無限美好,只可惜已經接近黃昏了。

    美好的事物確實很令人嚮往,可是美好總是轉瞬即逝。

    題主裡寫的:若得夕陽無限好,何須惆悵近黃昏。這話可能是錯誤的,因為夕陽怎麼會一直美好呢,總歸會到夜幕降臨的時候。

    可能寫這句話的人想表達的是,只要心境和心態足夠好,就無需惆悵黃昏和黑夜的來臨吧。

  • 3 # 使用者4297619558145

    朱自清:但得夕陽無限好 何須惆悵近黃昏

    朱自清原名朱自華,1917年報考北大本科,為了勉勵自己在困境中不喪志、不灰心、保持清白,便取《楚辭·卜居》“寧廉潔正直以自清嚴”中“自清”二字,改名“朱自清”。

    朱自清在西南聯大教書時對學生熱情鼓勵,但並不輕易稱許,往往為一個問題會與學生爭得不可開交。

    他曾風趣地對學生說:“你們不易說服我,我也不易說服你們,甚至我連我的太太也說不服,雖然民主的精神在於說服。”

    朱自清對教學十分認真,他對學生作業格式有具體規定:作業本第一頁要空下來,把一學期作文題目依次寫下,並註明起訖頁數,以便查閱。

    朱自清寫作時,喜以筆尖沾紙,速度不快,往往要細心斟酌後才寫下,所以寫下後無需多加刪減,即成佳作。

    在清華大學時,他每天只能寫500字;而李長之有一天曾寫過15000字的論文,還外加兩篇雜文。

    朱自清、浦江清等相約在每週三下午2至5時,在清華園中文系會議室,把《歷代詩話》和《歷代詩話續編》分人剪貼,另設總論及雜類,均按羅馬字母排列,半年後完成剪貼《詩話大系稿本》。

    朱自清《荷塘月色》中提及蟬,有人說蟬在夜晚是不叫的。他請教昆蟲學家後說:“我們往往由常有的經驗作推論。例如有些蟬子夜晚不叫,推論到所有的蟬夜晚不叫。”

    1921年除夕,葉聖陶與朱自清促膝長談,點起兩支白蠟燭。

    朱自清即寫了只有三行的《除夕》:“除夜的兩支搖搖的白蠟燭光裡,我眼睜睜瞅著,1921年輕輕地踅過去了”。

    1923年8月俞平伯寫了《槳聲燈影裡的秦淮河》,同年10月朱自清也以同名寫了一篇。原來是兩人同去的,各寫所見,倒為後人留下散文遊記兩篇,可以一比異同。

    朱自清晚年在書案的玻璃板下壓有紙條,上書:“但得夕陽無限好,何須惆悵近黃昏。”

    朱自清逝世,許德珩寫輓聯:“教書三十年,一面教,一面學,向時代學,向青年學,生能如斯,君誠健者;存留五一載,愈艱苦,愈奮鬥,與醜惡鬥,與暴力鬥,死而後已,我哭斯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炭烤肉醃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