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書煮一鍋香

    引子

    《古詩十九首》是漢代樂府古詩文人化的顯著標志,是漢代文人五言詩的代表,往往以首句為題目,語言樸素自然,生動貼切,被劉勰稱為“五言之冠冕”(《文心雕龍》)。《涉江採芙蓉》是其中的一首,賞析如下。

    一、通讀全詩,理解詩意

    《涉江採芙蓉》全詩如下:

    涉江採芙蓉,蘭澤多芳草。

    採之慾遺誰?所思在遠道。

    還顧望舊鄉,長路漫浩浩。

    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

    通讀一遍,我們先理解大意:

    “我”渡江去採集芙蓉花,那是個水澤地,長滿蘭草蘭花。採集起來想送給誰呢?所思念的那個人在遠方。回過頭遠望故鄉,只看到漫漫長路。我們夫妻感情融洽,卻要分居兩地,這種憂傷要持續到“我”終老的時候。

    二、抓感情詞,得詩骨架

    這首詩中能表現詩人情感的詞第一個是“思”,即思念;第二個是“憂傷”。抓住了這兩個詞,就抓住了這首詩的精髓,抓住了這首詩的要領,抓住了這首詩的骨架。既得骨架,其他的部分只不過是圍繞著這兩個詞來寫:為什麼思念?如何思念?為什麼憂傷?如何憂傷?這些就是這首詩的血肉部分。

    三、揣摩血肉,領略魅力

    抓住了骨架,雖知這首詩表現的情感是什麼,但總覺得乾巴巴,不夠圓潤,難以動人。這就好比你在看一位美人的骨頭架子,不覺恐怖已是萬幸,還怎麼能生出憐惜之意?這個時候,我們就要好好揣摩這首詩的血肉部分,讓這詩的感情活起來,充盈起來,動人起來。

    詩人寫思念,先從採花寫起。這樣就先把這思念之情遮在了這採花的面紗之下,讓人生出無限遐想:這人採花到底要幹什麼呢?先不說這遐想有多美麗,光這採花的地方就讓我們能欣賞個夠。一片水澤,長滿蘭草,盛開蘭花,再有芙蓉點綴其中,何其美麗!有位女子,輕盈而來,提著花籃,滿臉堆笑,採下這朵,又採下那朵,再摘點蘭草來搭配,一個漂亮的花籃慢慢成型了。這裡詩人雖然沒有描寫這位女子的外貌服飾,但是隻是透過周圍環境的描寫,透過芙蓉蘭澤,就把這位女子襯托得清麗高雅。她如此精心佈置,到底想幹什呢?引發讀者無數聯想。

    這個花籃送給誰呢?這個女子看著已經插好的花籃,在那裡思考。讀者讀到這裡才恍然大悟:原來她採芙蓉是要送人啊!但是她會送給什麼人呢?這又引起我們讀者的好奇來。“所思在遠道”,詩人如此答道。採花原是要送給自己所思念的人,可那個人在遠方。正所謂“好奇心害死貓”,詩人千遮萬擋,直到此時才揭開謎底:這不是個快樂甜蜜的故事,而是個令人憂傷的故事。剛才我們想象的那些歡樂場面,現在看起來卻是那麼悲傷。精心採摘、精心佈置的花籃,裝的滿滿當當的都是對他的思念,最後卻發現這種思念沒辦法送出去,那該是多麼失望啊!

    接下來詩人將鏡頭一轉,轉到了千里之外的男子身上。他們似乎“心有靈犀一點通”,女子的思念好像被男子感受到了一樣。他轉過頭望向故鄉,但是無論怎麼看都看不到,只看到路途遙遙,黃沙漫漫。這裡沒直接點明“思”,但透過動作表明了“在遠道”的遊子,對家鄉親人的思念。他想到自己與妻子感情如此之好,卻沒辦法在一起:你在世界的那一頭,我在世界的那一頭。這種處境讓人多麼憂傷!憂傷到終老餘年才能消除,此生再無笑容快樂!這是多麼深沉的感情啊,讀來怎能不讓人心酸流淚!

    結語

    《涉江採芙蓉》雖然只有短短的八句詩,卻刻畫了一位高雅清麗的思婦和感情深沉的遊子形象。他們相愛相思,愛得深沉,感情凝重,讀來令人潸然淚下!詩人將這種感情寫得一波三折,由樂而悲,由一時到一世,纏綿悱惻,有餘音繞樑之效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商周時期素面銅幣銅貝是什麼樣的?有圖片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