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風過水起
-
2 # 小老檸
原因多方面,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往前數四代,是中國歷史上大動亂時期,軍閥混戰、抗日戰爭、國共內戰,剿匪戰爭,因為戰爭,百姓流離失所,顛沛流離、朝不保夕。為了避禍,四處逃難,有些跨省逃難,或者參加革命死於非命,被敵人殺害,或者背井離鄉死於非命,他們死後,屍骨隨便找個地方埋掉,對於子孫後代來說,埋葬在哪裡都是未知數,又怎麼祭拜?所以現在,很多人祖籍往往是外省,時空跨度太大,又沒族譜,都忘記自己從哪裡來。
二:中國實行嚴格的計劃生育後,城市只允許生一個,農村只允許生兩個,很多家庭沒有男丁,這是主要原因。只有女兒的家庭,女孩子出嫁後,父母去世後幾年,女兒也許會經常過來掃墓祭拜,但是女兒後一代,也就是外孫外孫女,這一輩人不大可能過來祭拜了,香火就斷了。
三:中國殯葬制度的改革和百姓的開放意識越來越強。以前都是土葬,入土為安是傳統,強制火葬後,公墓價Grand SantaFe來越高,很多人承擔不起,很多人死後都沒固定墓穴了。其次,水葬、樹葬、海葬層出不窮,這些都沒固定的墓穴,更談不上祭拜了。
-
3 # 李偉love
以前我爸在的時候,清明節我爸除了給我爺爺上墳,還有我爸的爺爺奶奶,老太,老祖宗上墳。我爸不在之後,我就只給我爺爺上墳。
不是我不孝,我是不知道我爸的爺爺奶奶老太太老祖宗的墳在哪。
-
4 # 短腿的66
不知道祖墳在哪裡。
可能很多人會奇怪,怎麼會有人不知道自己家的祖墳在哪裡?
不需要感到奇怪。現在很多年輕人都到外地打工,不要說清明瞭。過年的時候都不一定能回家,還有些好幾年都沒回過家過年。現在都是老一輩的去掃墓祭祖,等老一輩百年以後,祖墳的位置都找不到了。
說說我家這邊吧。這幾年到清明都會要求回去。家裡人說,在忙“不能忘本”。現在我還能動帶你們去掃墓,你們認認地方。有個印象,記得大概位置。以後你們自己就帶著自己兒子去,要一代一代的傳下去,能記多少是多少。也讓先人保佑你們做啥都順順利利,發大財,送陰錢返陽錢。
不要說什麼老思想,我覺得這是傳承。“落葉歸根”我們誰都會有這麼一天。雖然說“死後不知身後事”但我們活著的人要盡到我們的責任。
懂得感恩,常回家看看
-
5 # 自強不息前行的路上
一起生活過會有感情,自己的父母或者爺爺奶奶,在往上曾祖父母幾乎都見不到了,還談什麼感情,上墳祭拜就頂多到曾祖父那裡,在往上數都不認識了。還有就是年代久遠,農村土地流轉了幾次,有的墳墓都找不到了。
-
6 # 海陸雙豐
各地有各地的風俗民情,就我們來說多少代都會輩輩相守下去。這幾天都在忙著掃墓祭祖,下面介紹一下我們的情況,我們家族傳承到現在有十五代人,一世祖來自福建漳浦,由於祖公當年遷居廣東陸豐時年紀尚幼,自他以上的家族史無法查證。
第一次掃墓是全家族的,大約有一千六百多人,分為兩大房子孫,兩邊都是八百人左右,每年都會組織家族成員代表約兩百人左右,為我們的祖先掃墓祭祖。全家族收取掃墓活動的費用,還有一些人會給掃墓活動捐款捐物。
第二次是分房的掃墓活動,總人數八百人左右的共同祖先,也是派代表約一百多人,同樣也是收取祭祖費用或者有人捐款捐物,費用的盈餘留下來當成基金。
第三次是支派房頭的掃墓,這個是比較親近的家族成員,例如我的家族都是五代人以內親人,我們這一支不到一百人,這個人數不定幾乎有空者都會參加。費用也是分攤收取的。
除了以上這些大公、小公的祖宗,最後才輪到自己的父母,每年都是鐵打不動的掃墓祭祖活動,祖祖輩輩都這麼流傳至今。
回覆列表
就我個人理解,人是感情動物,自己的父母那是給你生命的人,爺爺奶奶呢,隔代都倍親,太祖曾祖幾乎就沒見著,更上幾代幾乎就是空白。再說,現在人壓力多大,自己父母爺爺奶奶能照顧的好就很了不起。我們這邊有句土話,一代顧一代!華人是經歷太多苦難了,子孫後代能活的好一些,其實都是每個人最大的心願,沒幾個人還會想連累子孫。想想一代一個墳,墓永遠掃不完。善待自己的父母爺爺奶奶,才是最真實的孝道,能守四代墳,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