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好心更正孩子的生活習慣,作為老師是否應先考慮一下孩子的心理,孩子是否會被嘲笑,是否應該注意一下孩子的自尊心?老師教書育人,言行是否也應該用的值得學習呢?
回覆列表
-
1 # 中小學語文教育
-
2 # 筱筱人生
如果孩子遇到這種狀況,孩子應該怎麼來處理呢?我感覺不應該任憑老師說完、同學嘲笑,但孩子膽子還小不敢說。語言真是一門藝術,性格培養也特別重要,而且當了家長也才知道家長不好當啊!
你好,這位老師的做法有些欠考慮。畢竟孩子也是有自尊心的,老師有義務保護學生的自尊心不被傷害,這也關乎到學生的隱私問題。
這位老師的正確做法是:如果發現學生有吃飯方面的壞習慣,可以單獨和學生進行談話。告訴學生這樣的行為習慣不是很好,用什麼方法可以改正這種壞習慣。站在學生的立場去和他談這個問題,既保護自尊,又可以幫助他改正壞習慣。
用鼓勵表揚的方法讓孩子慢慢改掉壞習慣,千萬不能用懲罰和批評的方法,會對學生心理造成一定的影響。一、孩子吃飯吧唧嘴的原因有哪些?1、對他人的模仿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強,當孩子周圍有人吃飯時吧唧嘴,且引起了孩子的注意,這個行為多出現幾次,孩子就很有可能模仿這一行為,因為此時的孩子本來就是好奇心比較強並喜歡各種嘗試的,他們喜歡模仿別人,這既是他們的天性,也是他們學習的方式。
2、遊戲性的原因孩子剛出生的時候,往往連眼睛都還沒睜開,但那時他們就已經會吮吸動作了,可以說孩子最早就是用口腔來探索這個世界的,到了孩子4―5個月的時候,即使沒吃東西也喜歡吧唧嘴或卷自己的舌頭玩,這和他們的牙齒髮育以及口欲期都有關係。口腔的活動還促進其大腦的發育,其實孩子曾經在吧唧嘴的過程中獲得過安全感、愉悅感甚至智慧。
可以說在孩子一兩歲以前,“吧唧嘴”都是帶給孩子成長和積極體驗的。而當孩子到了三歲以後,雖然已經告別了口欲期,也早已把探索的渠道從口腔轉移到眼觀、耳聞以及雙手的操作等方面,但是他們在無聊時仍有可能用口腔發出一些聲音以供娛樂,也算是朝花“夕”拾吧。所以很多孩子吃飯時吧唧嘴其實是在“邊吃邊玩”。 3、表示自己吃得香引起他人注意其實誇張的動作和聲音都有增強表現力的意味。這在表演中常能看到,比如:動畫片裡的人物在吃美味佳餚時往往都會發出聲音,甚至還會在吃飯的過程中說“真好吃”等。影視劇中的人物在喝酒的時候往往也會發出很長很大聲的哈氣。
而日常中,我們沒有必要誇張地表現我們當下的行為,所以這些表現性的行為並不常見。而孩子喜歡透過誇張的行為來表達心情,當孩子吃到自己喜歡的食物時,為了表達自己吃得香,也為了讓家長高興,而故意使用誇張的表達方式――吧唧嘴。4、咀嚼方式引起有吧唧嘴習慣的人其實也很為難,因為他們即使想注意剋制,但是由於舌頭在嘴裡攪拌的力度較大,以及嘴唇之間的接觸都難免其發出聲響。
二、如何引導孩子正確用餐? 1、停止模仿源的影響,幫孩子找到好榜樣如果是孩子的父母中的一方吃飯時也會吧唧嘴,那麼儘量先讓大人做好榜樣,先改掉這個進餐陋習。
2、教孩子將遊戲和用餐分開當孩子吃飯吧唧嘴時,還可能是他/她當時很興奮,往往是在“邊吃邊玩”。
那麼此時,家長可以提醒孩子,此時先專心吃飯,而用嘴巴發出聲音的遊戲等吃完飯再玩,當孩子意識到自己不該一心二用之後也就能夠專心吃飯,就不會再發出聲音了。3.教孩子正確的咀嚼方式當孩子吧唧嘴時,我們可以告訴孩子吃東西的時候要細嚼慢嚥,這樣不只是得體,也利於消化,讓孩子在咀嚼食物的時候將嘴唇閉起來,這樣既可以減少嘴唇的碰撞,還能將聲音關在嘴裡,降低噪音;同時也避免讓一起進餐的人看到我們嘴裡嚼碎的食物,也是一種禮貌。
最後,小墨想說對於孩子吃飯吧唧嘴這個問題,家長和老師都要從正面給孩子建議,不要以開玩笑或嘲諷的口氣指責孩子,避免傷害孩子的自尊心,也避免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當我們讓孩子懂得安靜進餐的原因,並教給他們正確的方法以後,孩子改變起來就會很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