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繼創談養身

    夏天毛孔擴張,艾灸拔山之力更加能夠滲透筋骨痛處,發揮奇效,夏天艾灸一日,勝過冬天灸2-3日。

    ②夏季人的陽氣升旺,體內凝寒之氣處於易解的狀態,此時艾灸,得天陽之助,如虎添翼,更能發揮其溫經散寒,活血通絡之功效,給我們體內還未完全壯大的陽氣添一把火,驅散周身百骸內的陰寒病根!

    《黃帝內經》中經常說到天人合一,認為人體的陽氣與自然界生物的陽氣相應,生於春,旺於夏,收於秋,藏於冬。夏季艾灸,堪稱順應天時,比我們吃什麼補藥都要好!

  • 2 # 芳華攝影

    艾灸是現在最流行的養生保健的一種方式,無論是夏天還是冬天,對治療身體都是有很大幫助的。艾灸主要是透過促進血液迴圈,達到補充人體陽氣,讓身體更加強健的效果。冬季也是可以艾灸的,那冬天艾灸好還是夏天艾灸好?冬季艾灸什麼穴位?下面wed114結婚網小編為大家帶來詳細內容。

    冬天艾灸好還是夏天艾灸好

    各有各的好,而不同時間對體質和疾病治療也是有差異的,集體還是看醫生後再決定。

    中醫認為,陽虛、氣虛人群更適合進行針灸療法。生病的人大多屬於陽虛體質。艾葉是溫性的,屬於純陽之物。艾灸能夠溫通經絡,祛除寒溼,補益人體陽氣。夏天又正好是自然界陽氣最重的時候,兩者的陽熱合在一起,溫補的作用更強。所以在夏季大自然陽氣最盛的時候艾灸,補益的效果能夠達到最佳。

    冬季艾灸什麼穴位

    1.艾灸神闕穴:最適合的穴位是神闕穴。艾灸神闕穴,可將初生之陽堅固在體內,慢慢生髮生長,為體所用。神闕穴的位置就是肚臍。肚臍位於人體“黃金分割點”上,是調整人體功能最佳作用點。神闕穴是五臟六腑之本,為任脈、衝脈循行之地、元氣歸藏之根,為連線人體先天與後天之養生要穴。

    2.艾灸關元穴:驅寒補陽,也可以灸一灸關元穴。關元穴位於神闕下三寸,有培元固本、補益下焦等作用,凡元氣虧損均可艾灸此穴,並有很好療效。現代研究證實,艾灸關元穴還可以調節內分泌,從而達到強身固體作用。

    艾灸的作用

    治哮喘

    伏天艾灸效果更好,每個伏天的第一天開始艾灸,直到三伏結束。穴位分別是夾脊穴(第1胸椎至第5腰椎之間)、大椎穴(第7頸椎下凹陷中)、陶道穴(第1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治失眠多夢

    百會穴(兩耳之間頭頂正中線)、四神聰穴(百會前、後、左、右各開1寸處)、印堂穴(兩眉之間)、太陽穴(耳廓前外眼角延長線上方)。每天對這幾個穴位艾灸2次,每次10-20分鐘。

    治腹瀉

    夏季因為飲食不注意或腹部受涼,經常會出現腹瀉,對相應的穴位進行艾灸可健脾益胃、補中益氣、保暖治寒。這幾個穴位分別是:中脘穴(臍中上4寸)、建裡穴(臍中上3寸)、足三里穴(外膝眼下3寸,脛骨邊緣)。

    治胃痛

    選準穴位後,點燃藥用艾條,在中脘穴(位於腹正中線臍上4寸處)、一側足三里穴上各懸灸10分鐘,以穴位上面板潮紅色為度。胃痛可立即緩解。使用時要注意力集中。

    治面部皺紋多

    臨睡前,將艾條一端點燃,對準面部的穴位,約距穴2~3釐米左右選進行燻灸,每次選2~3個穴位,各灸5分鐘左右,至面板產生紅暈為度。魚尾紋多,選太陽、絲竹空;額紋選陽白、印堂;笑紋選地倉、下關、頰車。或將鹽末填平臍孔,切取0.3釐米的鮮姜1片,中心用針穿刺數孔後置於臍上,薑片上置中艾炷(如黃豆大)點燃施灸。至艾炷全部燒完再換一艾炷,每次3~5壯,至區域性面板產生潮紅為度,每晚1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仁者以財發身”出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