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木土小仁
-
2 # 短笛輕吹潤家園
現代京劇"樣板戲”,盛行於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可謂個個精品,處處精典,傳唱不衰,強烈地吸引和震撼了一、二代人。我認為有以下幾點原因:
一是京劇"樣板戲"大多反映紅色歲月的革命鬥爭內容,傳承紅色基因,弘揚正善美,鞭笞假醜惡,充滿正能量,給人美好向上的精神享受。如《紅燈記》、《沙家浜》、《智取威虎山》和《杜鵑山》。
二是京劇"樣板戲”,具有極高的藝術造詣,陶冶人的靈魂,給人美的享受。無論舞臺設計,還是演員演技,都是精益求精,登峰造極,返樸歸真,沒有絲毫睱疵,產生一批具有深遠影響的優秀藝術家。如童祥齡、劉長渝、馬長禮、袁世海等。
三是京劇"樣板戲″的臺詞,一個個精典唱詞,一曲曲美言佳句,一段段優美唱腔,精彩紛呈,扣人心絃,真正達到了"吟成一個字,捻斷數根鬚”的推敲境界。有些精典唱段,至今依舊傳唱,煥發異彩。如《打虎上山》、《智鬥》、《痛說革命家史》等。
四是京劇"樣板戲″,誕生於那個激情燃燒的歲月,更加鼓舞人們的鬥志,深受人們的喜愛。那個年代,人們的心靈純潔,追求美好,初心不改,為追求崇高的信仰而努力奮鬥。京劇"樣板戲"正當其適,倍受青睞。
而今戲劇成不了群眾接受的精品,我認為有以下幾點原因:
一是隨著社會的不斷髮展,人們的精神需求多元化,思維意識立體化。
二是進入網際網路時代,人們資訊敏感度高,需求短頻快的東西,很少拿出時間細細欣賞藝術作品。
三是如今的現代劇與人們的生活節奏、審美觀念、思想認知不合拍,有些脫節。
四是現在有些人缺失追尋紅色精典意識,淡化紅色基因,媚俗意識有些濃。
從上是我個人對"樣板戲"的粗淺理解,不當之處,敬祈指正。
因為傳統戲只重視所謂的唱唸做打,伴奏京胡加鑼鼓,太單調。而樣板戲吸收了話劇、舞蹈和西方交響樂的長處,舞美、背景、亮相和造型以及音樂,都非常講究,而且唱腔上不居於傳統門派,抑揚頓挫、梅程尚荀間容並續。再就是,當時的旗手和文化部長於會詠非常懂戲,一招一式、一唱一作摳得非常細緻,才成就了樣板戲經典。
樣板戲影響相當深遠,現在知道京劇的人只知有樣板戲,傳統京劇基本沒人知道了,京劇傳承下來,樣板戲功不可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