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商務新觀察
-
2 # 白刃行走
然而並不會,因為現金減少了,而現金是基礎貨幣。
打一個簡單的比喻;
原來中央放出來1000元的基礎貨幣,其中800元存在銀行裡面,用於交易或者是借貸款之類的,而200元是留存在居民手中的現金。由於存在貨幣乘數,這裡面假設貨幣乘數是5. 那麼現實中存在的貨幣就是800*5+200=4200元。
㘝現在全都是電子支付,那麼居民手中的現金會越來越少,假設900元,居民手中的現金為100元,那麼如果貨幣乘數同樣是5,那麼現實存在的貨幣就是900*5+100=4600元。
從上述可以看出來,電子支付的興起雖然可以減少基礎貨幣的發行量,但是總體社會的貨幣供給並不一定會降低,因為貨幣的流通速度增加,另一方面貨幣乘數也有可能會增加。比方說,原來可能需要發行1000元基礎貨幣才能夠滿足社會的貨幣需求,但是隨著電子支付的興起,現在可能只需要發行800元的基礎貨幣,但是社會中的流通貨幣的變化卻是不確定的,甚至有可能是增加的。
而通貨膨脹通常是指貨幣供給超過了貨幣需求,這一點恐怕與支付方式的變更沒有太多的關係,因為支付方式的變化只會改變流通速度而已,不會改變央行的基本供給變化。
-
3 # 蓉城草根財經
電子支付也是用現金支付,只是支付方式是利用存款劃帳,與紙幣支付一樣。提這個問題你就應該想到,存款是你用現金存入的,你用電子支付支付出去,你存入的存款數量就減少了,說到底是動用你的現金。那麼,你存入銀行的現金那裡來?是不是央行發行的?沒有央行發行的貨幣,能夠電子支付嗎?所以,電子支付並不是不需要央行發行貨幣,也不是簡單的能夠減少發行貨幣(從貨幣使用效率來說,電子支付可以加快貨幣交易週轉速度,按照貨幣理論可以減少貨幣發行量),就是貨幣利用效率提高能夠讓央行減少貨幣發行量,也不是說能夠減少通貨膨脹的機會,相反,它還可能增大通貨膨脹的機會和條件。因為它會使交易瞬間放大,例如股市因為電子化交易成交過快,幾秒時間就跌停或者漲停,如果用傳統叫價買賣,現金交易,漲跌速度是不會那樣快的。
我們社會絕大多數交易是電子化支付,紙幣支付除了私人日常生活交易中間使用,已經在貨幣支付中間佔比很少。電子化支付實際上節約減少了貨幣的發行量,例如我們每年國際實物貿易數十萬億美元,資本和貨幣交易又是這個數量的四五倍,大多數都是美元結算,美國只是發行了四萬多億美元,它的國內還使用,沒有電子支付,這一點美元是辦不到的。此外,電子支付,貨幣都留在銀行系統,因為支付效率高,貨幣週轉快,實際上參與支付結算的需要很少,銀行只用存款數量的百分之一二就滿足了,大多數存款銀行都可以拿去貸款。銀行用存款貸款會創造貨幣,會讓市場上的貨幣數量增加。我們現在看流通貨幣看M2數量,就是說銀行存款數量,不是隻看央行發行的貨幣,就是因為銀行有創造貨幣的能力。如果市場用紙幣支付,就不能讓銀行能夠創造貨幣,所以電子支付只可能增加通貨膨脹的機會和條件,而不是減少。
回覆列表
其實,適量的通貨膨脹可以促進消費,有些國家為了刺激消費,拉動內需,選擇適度的通貨膨脹,以促進經濟增長。
一般情況下,貨幣本身就具有兩個與身俱來的缺點,即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以上兩種情況在歷史上有很多國家都出現過這些情況。比如說,民國末期的老百姓提著一籃子錢卻買不來一斤白菜。
那麼,電子支付會杜絕通貨膨脹的發生嗎?
電子支付,指的是單位、個人直接或授權他人透過電子終端發出支付指令,實現貨幣支付與資金轉移的行為。由於電子支付本身就有的安全風險等缺點,因此不可能完全取代現金,且國家央行也絕對不允許無現金社會的實現。日前,金融監管部門已經就無現金社會發布明文規定,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拒絕接納現金支付的方式。
無現金社會只是讓貨幣虛擬化,不可能徹底杜絕通貨膨脹的發生,只能適度控制貨幣發行量和社會需求總量的關係,從而儘量避免通貨膨脹的發生。
因為,電子貨幣依舊存在於我們的各種支付工具裡,如:信用卡、儲蓄卡、或者其他第三方支付工具,本質上仍然是由國家中央發行並流向各大銀行再由各大銀行流向社會各個行業,這樣國家央行能夠控制電子貨幣發行可以更好的統計,更好的讓決策者控制貨幣發行總量和社會需求之間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