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唉呀,這部電影其實還是挺觸動人心的,不知不覺眼角就有點溼了,真是奇怪,電影又不是露天的,怎麼會有水滴在臉上?
5
回覆列表
  • 1 # 娛樂新聞快班車

    流浪地球涉及到一個科幻中的經典問題——時間錯位。劉培強進入空間站十七年,但工作時間只有五年,大多數時候處於冬眠狀態。也就是說,在生理上,他與兒子的年齡差距縮短了十二年。劉啟二十歲左右,而劉培強估計也還不到四十。

    也許這可以部分解釋,為什麼劉培強在處理與兒子的關係時表現得不夠強硬,而是更多遷就。不僅因為孩子母親的死使他內疚,也因為他事實上並不會處理與這個年齡兒子的關係。

    宇宙是廣漠無情的,人類的一生對於它來說太短暫。犧牲自己整個的社會關係,變成一個時間上的錯誤,有時卻只是為了一個簡單的任務。這樣的悲劇在許多科幻作品中都有表現。

  • 2 # 味冷

    我等待流浪地球:叛亂時代。

    有人說流浪地球體現了人類的醜陋與虛偽?扯淡,看過原著嗎?5000名為暴民也即人民的生存寧死不摧毀控制站的忠誠者,體現的是醜陋和虛偽?難道不是體現出對真理的信仰和我入地獄換你不入地獄的慈悲嗎?

    腦補:

    5000名殉道者,吟誦著《新地心法》的條文,也許還有那首《我知道我已經被遺忘》的詩句,行走在漫漫冰原。

    一個石塊飛來,打在某個士兵的赤裸的臉上。他看了一眼那個憤怒的小女孩,端正一個敬禮。女孩的目光猶豫了。

    一個柔弱的女研究員,懷抱一個嬰兒,無助地望著憤怒的人群。人群中突然衝出一個女子,抱走了嬰兒。人群發出一陣咒罵,然而女子的咆哮讓人群閃開一條道路。女研究員突然抹去淚水,融入了殉道者的行列。

    殉道者們先後停止腳步,逐漸化作冰雕。白光閃過,罪人們反而目睹了真理預言的實現,逃出地獄。

    這是怎樣的靈魂洗禮?黑暗之卵,將羽化出怎樣的新型文明?難道沒有人想象一下?

    道之所在,雖千萬人吾往矣——孟子。中華文明核心之一部。

    如果《流浪地球:叛亂時代》能完美的展現出這一場景,我不知道我會渾身顫抖,還是會潸然淚下。

    罪人們,目標比鄰星,前進三!

  • 3 # 文森傑瑞

    《流浪地球》講述的是一個近乎冷峻的科幻故事:太陽生命將要終結,太陽最後的爆發將威脅到地球的安危。人類為了生存,組成聯合政府,想法讓地球離開太陽系,地球因此走上了一條流浪之路。

    影片格局之大,氣勢之恢弘,令人震驚,而觀眾在觀看時卻處處能感受到一種帶著浪漫色彩的小溫情。這不能不說與影片的細節息息相關。

    開啟百度App,看更多圖片

    溫情細節一:星空下,海邊,坐著一家三代人——爺爺、爸爸和兒子

    爸爸即將告別地球,到宇宙空間站去執行任務。爸爸告訴兒子,想爸爸的時候,抬頭看星星,天上的星星就是爸爸了。“告別”的主題,放在地球與太空的大背景之下,尤其牽動人心。人類小別猶令人不勝唏噓,而況是長辭呢。面對空茫茫的浩渺天際背景,觀眾自然心潮騰湧:他們要面臨的將是一場怎樣的告別呢?

    溫情細節二:希望是什麼

    北京,地下城——人們暫時蟄居的避難所。狹窄、嘈雜、混亂、爭鬥該是避難所的主題,然而影片鏡頭更多聚焦希望之光。課堂上,當老師問起希望是什麼的時候,有個學生的回答令人叫絕:希望是世界上最珍貴的鑽石。這是希望之光在閃耀!看到這裡,我在想:如果說影片以“回家”為主題,還不如說以“希望”為主題更為確切。是啊,希望才是地球萬物之靈最高貴的追求。有了希望,哪怕地球瀕臨絕境,人類也終將生生不息,把文明千秋萬代地傳承下去。

    細節三:令人仰望的犧牲精神

    爺爺的臨終之語、爸爸的“非法喚醒”、爸爸隔著茫茫太空與兒子對話……這些鏡頭無不令人為之動容。感天動地的細節背後,有著前輩亙古不變的自我犧牲精神。

    細節四:重複的播音

    “道路千萬條,

    安全第一條。

    行車不規範,

    親人兩行淚。”

    這條系統自動提醒的播音,在影片中前後重複三次以上。假如把它放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很難為這樣的一條資訊感動,甚至覺得刻板得可笑。可播音這個細節巧妙地穿插在關鍵時刻就有著不同一般的意義,例如在極寒天氣、極端危險駕駛這種特殊時刻,聽到這麼一條哪怕是來自電腦的不厭其煩的提醒,都讓人覺得彷彿聽到奶奶的反覆叮嚀一般,覺得有一種暖暖的感動在心底流動。

    影片也好,文學作品也好,最能打動人的,往往是最細膩最柔軟的那一瞬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水電預埋驗收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