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喀秋莎
-
2 # 詩琪聞禪
看看《孝》字怎麼寫的,上部是一個不全的“老”字,下部是一個“子”字。老字不全說明老人體衰,需要子女撐持,沒有子女撐持,老人就要跌倒。
能說自己父母沒文化不講理的兒女,本身就不具備道德品行規範。說難聽點, 就是不孝。孝就是子女對父母的一種善行和美德,是家庭中晚輩在處理與長輩的關係時應該具有的道德品質和必須遵守的行為規範。但是現在的人都顛倒過來了。覺得父母不應該這樣不應該那樣,如果你把父母放在高高在上的位置上,那裡還有什麼和兒女爭名奪利的概念?但是現實中很多家庭中做兒女的認為父母就應該永遠付出,不應該索取。已經不知道什麼是報恩了!
因為他的內心早已忘記了什麼是感恩。這就是當下太多人缺乏傳統文化的美德。完全拜倒在錢財名利的陷阱裡。沒有父母, 哪有你?十月懷胎的痛苦到生出你,等於在鬼門關走一遭,這還不算, 還要一把屎一把尿的把你牽扯大,從牙牙學語到蹣跚學步也要一兩年的時間,然後幼兒園、小學、中學到大學,再到供你結婚生孩子。這20對年的生活費用還有精神上的壓力,感情的投入。這些能用金錢衡量的嗎?還有臉說父母和自己爭名奪利,真是笑掉大牙了。沒有父母,你有今天的風光嗎?還有臉說父母不講理,真是大言不慚的忘恩負義!
從1歲到成年工作的慢慢20多年裡, 你吃的、喝的、住的、穿的,那樣不是父母給你的, 你掏出一份錢嗎?還有幾十年的學習費用, 父母風裡來雨裡去接送送。夏天熱給你扇扇子, 冬天寒冷還要早起送你上學。真的是做牛做馬給兒女服務的無微不至。結果到頭來,不知道磕頭感恩父母的養育之恩, 還有臉說父母不講理。活脫脫一個吃裡扒外的傢伙。人生就那麼長, 但是一半的時間就耗在子女的 身上了。無微不至的關心你的健康和成長。真的是像比自己的命還重要。
可是, 這個恩情一旦等孩子獨立長大了, 大部分都不會知恩圖報的。很多人覺的是應該的, 父母你就應該給我這給我那。俗話說:父母養兒女,路樣長;兒女養父母,扁擔長。一旦父母想要和自己的兒女同享成功的時候,大部分的子女還是緊張牴觸甚至厭倦父母。他不知道父母是自己的佛,是至高無上的家中寶。“百善孝為先”,養親是子女對父母的最基本義務,是基於人的報恩觀念而產生的。每個人都是由父母所生,又是因父母的精心照顧而長大成人,這種生命創造及養護的客觀事實使人類產生了報恩意識,即在自己的父母年老之後要竭盡全力贍養父母,盡“反哺”義務。但是現在父母還健在, 只不過想和子女共享榮華富貴,這是應該的啊。一般人求還求不來呢。像一些成功人士,都知道自己飛黃騰達之後, 第一個就是接自己的父母共享成功喜悅,還有就是榮華富貴,還有就是好好孝順自己的高堂。你還在斤斤計較父母想和自己分一杯羹,太不不知道感恩戴德了。佛陀都說:假使有一個人,左邊的肩膀上挑擔著父親,右邊的肩膀上又挑擔著母親,兩肩重擔研破皮肉以至見骨,甚至磨穿肩骨見到骨髓,繞著須彌山行走,這樣經過幾百幾千個長劫時間,即使血流滿地,淹沒了腳跟足踝,還是不能報答得了父母深重的恩德。又說如果鬧饑荒怕餓壞了父母,即使將自己全身切割成碎塊的肉醬,讓父母充飢,都不能報答得了父母深重的恩德。
區區幾個臭錢就抱怨養育自己的父母和自己不講理、沒文化,還爭名奪利?簡直是大逆不道。
就是在佛教, 釋迦摩尼佛也說過《佛說父母恩重難報經》。經文雖然很短,卻是一部相當重要的佛經,是佛陀教育弟子做人最基本的道德和人生態度的一部寶典,字字珠璣,每一句都語重心長。意思是父母養育子女太苦,大多又短缺理智與腦力,容易沉溺於感情,把生男育女的事情,認為是她的天賦職責。每生一個小孩,都要依賴母乳來養活這嬰孩的生命,乳汁是由血液變成的,每一個小孩都吸吮了母體中比八斛四鬥還要多的白乳,所以母體憔悴消瘦。所以無論是不是佛教信徒,都應該詳細讀此經來學習孝敬父母。大家有空可以看看。
孝與感恩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基本元素,是我們品德形成的基礎。現在國家也大力推廣復興中國傳統文化,就是不能失去這些仁義道德的典範。這是我們民族經過無數次風雨而屹立不倒的善根。囉嗦了這麼多, 還是希望大家好好反思一下什麼是孝道就行了。
知道該怎麼對待這個問題了吧?
回覆列表
這種父母有的話也是低智商的有句話子不閒母醜孩子沒有選擇父母的權利這樣的父母生活也不會好到那裡去做為孩子要好好努力給自己創造一個美好的未來無論父母怎樣都要老了去善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