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露天大舞臺

    首先確認一點,詩經時代是沒有平民文學的,原因很簡單,平民根本沒有受教育的機會。

      那麼這個平民文學的概念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出現的?朱熹,他編《詩集傳》,力主廢掉《毛詩序》,解詩上也的確勝毛公多多,但所說“凡詩之所謂風者,多出於里巷歌謠之作,所謂男女相與詠歌,各言其情者也”,雖然提供了更多解《詩》的可能,在一定意義上開了言路,卻也將後人引上了一條歧路。

      事實上,在他之前,距離詩經時代為近的漢朝經學家,在解經講經時還是作為貴族詩經來說的。注意,不是文學,那個時代沒有人從文學角度去讀它。

      如果你還想看到例項的話,我就以《詩經》中的詩句來解釋。

      比如《關雎》中說: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詩經》中的“君子”之作凡六篇,要麼是對某人的美稱,要麼是對一些人群的總稱,要麼是婦人對自己丈夫的尊稱。但這裡有一個群體的區分,以詩解詩,即以《詩經》中的篇章解《詩經》自身,會發現,這個稱謂,哪怕是對丈夫的尊稱,被稱的人也必有一定的社會地位,只能是從天子、諸侯、卿、大夫、士這樣的階層中產生,絕無可能是庶民或奴隸。

      再比如:窈窕淑女,鐘鼓樂之。王國維曰:“金奏之樂,天子諸侯用鐘鼓;大夫士,鼓而已。”在重視樂與禮之等級的周朝,這是絕對不會用錯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陳錦煊這個名字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