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春秋刀筆吏

    丈夫出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將醉,吾將醉兮發狂吟。

    豪邁大氣!大丈夫當做周郎。

    假設,如果你是周郎,此刻江北雖有曹操八十萬大軍,然而孫劉聯盟已成,而且吳國內部已經團結統一,主戰派當權,自己年不過三十而掌半壁兵馬,只待時機成熟,便可與曹操決戰一定天下,而此時蔣幹中計,可以預見蔡瑁張允必死在曹操刀下,兩人一死,曹操水師不過紙糊。大勢在我,夫復何敵?

    如果是你,你是什麼心境?

  • 2 # 鄭彥英

    三國演義》中周瑜的《長河吟》代表了周瑜什麼樣的心情?

    被廣大讀者和觀眾熟悉的周瑜,可以說是家喻戶曉的人物,他不僅一表人才、風度翩翩、還一身英氣,勇敢善戰,氣度恢宏,雍容恢廓。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 雄姿英發。羽扇綸巾, 談笑間、 強虜灰飛煙滅。”更是描繪出了一代英雄豪傑周瑜的灑脫和氣度,而其中“羽扇綸巾”作為常見的儒生打扮,本是蘇軾對周瑜的描繪和欣賞,因為異解,卻多用在諸葛亮身上,成為了諸葛亮的經典形象。其實,對周瑜的讚美之詞全在其中。著名的《長河吟》相傳就是為周瑜所做。據說《長河吟》與當時嵇康的《廣陵散》齊名,因此無論是傳說、還是典故,至少說明了周瑜是一位、懂音律、多才多藝的美男子,含金量十足,花樣美男名副其實,英雄年少理所應當。現在的話:萬人迷啊,圈粉無數,偶像啊!

    據晉·陳壽的《三國志·吳書·周瑜傳》:“瑜少精意於音樂,雖三爵之後,其有闕誤,瑜必知之,知之必顧,故時有人謠曰:‘曲有誤,周郎顧。周郎顧曲就來自此。所謂的《長河吟》,東漢末年,社會動盪不安,群雄割據,經過一番拼殺後,曹操、孫策、劉備勇猛過人,分別為建立魏、吳、蜀三足鼎立的局面打下了基礎。當時東吳周瑜就是一位優秀的人才,周瑜與孫策是非常要好的朋友,兩人分別娶了喬太守家的兩個女兒。周瑜,字公瑾,三國時期廬江舒縣(今安徽舒城)人,他外表英俊瀟灑,且精通音律,多謀善斷,是東漢末年東吳傑出的將領。周瑜身體長壯有姿貌、精音律,年少時少與孫策甚好,21歲追隨孫策奔赴戰場平定江東。周瑜“性度恢廓”“實奇才也”,孫權稱讚周瑜有“王佐之資",范成大讚譽他“世間豪傑英雄士,江左風流美丈夫”。宋徽宗時期,追尊其為平虜伯,位列唐武廟六十四將、宋武廟七十二將之一。一天,天氣晴朗,Sunny明媚,吳郡的泛波園凌煙閣內有一位歌女正在彈曲,箏音古樸,曲風悠揚。歌婦正彈奏時,孫策、周瑜分別帶兩位夫人踏青歸來。此時,周瑜已微微醉,腳步闌珊,醉眼迷離。周瑜命歌女彈奏一曲《長河吟》。據說《長河吟》是周瑜所作,並傳此曲是周瑜只為諸葛亮而作,因為諸葛亮能聞絃歌而知雅意,聽出曲中之音。歌女彈奏《長河吟》,初時平和悠揚,逐漸變得激越,金戈鐵馬之音交響不絕,尾處又餘嘆無窮,有義憤填膺、豪情滿懷之意。由於歌女並不熟練此曲,在彈奏時,手一顫,將本來的低音符撥成了強音,微醉的周瑜卻聽了出來,並指出歌女彈奏錯了。後人將這個故事縮成“曲有誤,周郎顧”六個字,後來人們逐漸用“顧曲周郎”泛指精通音樂的人。

    暫且不說《長河吟》真假,但至少說明周瑜對音樂的感悟和解讀,說明了他的品味和氣質,周瑜年少才俊,他當時事業家庭都很幸福、滋潤,周瑜在欣賞《長河吟》的演奏,正沉浸在美妙的旋律之中,指出歌女的失誤,都顯現了周瑜對音律的專業、精通、真實、和率真,他不僅是有才華有能力的戰場英才,他還是一位有品味、有韻味的文藝男才,所以,流傳的什麼周瑜“既生瑜何生亮”“的典故、”心胸狹隘,被諸葛亮氣死什麼之類的,估計都是以訛傳訛造成的吧,否則,陳壽為何對周瑜那麼讚賞?蘇東坡為何對周瑜不惜讚美之詞?孫權和文物百官都對他敬重無比?可惜他年僅36歲病逝,那是當時的醫學條件所限。依周瑜的出身、才能,他是見多識廣的人,不可能因一首《長河吟》就寄託或暗喻多麼複雜的心情,本人認為,就是周瑜對音律的理解和見地,對藝術本身的精益求精如此簡單。如同一個英雄救人,救人是第一反應,哪裡還去考慮更多的救人背後的東西?本身就是一個坦蕩、光明磊落的君子,何來隱藏更多的雜念?周瑜是難得的集顏值、才能為一身的成功男,《長河吟》的流傳和多個版本的顯示,都說明了歷史中的周瑜是個十足的魅力男,值得敬重、懷念和讚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勞務派遣和人事派遣有區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