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幾米入兒童國際俱樂部

    很多家長總是會諮詢我們如何更好地教育。

    其實家長影響孩子,有最簡單的八個字:言傳身教、以身作則!

    有的家長認為,教育孩子自己的能力不足,所以需要老師來教育、老師說的就是對的,你要聽老師的。也會當著孩子的面對老師表達一個態度:不聽話你就打。

    請問這樣對於孩子來說,是怎樣的感受?父母把我扔出了,不管我,讓別人打我。總結下來很可能就是不愛我了。

    老師確實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個重要角色,但是卻不是必不可少的角色。真的陪伴孩子、影響孩子的還是父母自己。

    孩子從小就會模仿,從他呱呱墜地的時候便一直觀察、探索著這個世界。父母是他最親近的人、最信任的人,你的教育相比老師而言其實更有用。

    作為父母的你,需要學會理解孩子,懂孩子,只有當你真的明白、認識了孩子,你才可能更好地教孩子。

    而作為父母的你,發現了自己的壞毛病後,應及時糾正自我,切不可明知自己教了孩子不好的習慣,可自己就是不願意、沒有毅力去改變,貪圖著一時的愜意舒爽,一拖再拖,從而導致孩子養成了你的壞習慣。

  • 2 # 糖芯盟主

    我們影響著孩子的一切,我們應該更多地瞭解孩子,從孩子的角度思考,向孩子學習。

    原來孩子是這樣的:孩子的語言技巧仍在發展,與孩子溝通不能完全依賴語言技巧;對於“正常”或“平均”的孩子發展歷程,必須要有基本的知識;有時與孩子合作必須扮演帶領者的角色,並做出影響孩子的決定。

  • 3 # 程小Yao

    心理學家透過研究發現,很多孩子會以父母為偶像,他們在生活中,往往會將父母的言行作為自己處事的標準。

    偉大的父母不在於擁有多少知識,而在於所擁有的智慧;偉大的父母是要讓孩子成人,而不是一定要孩子成龍成鳳。

    “至樂莫如讀書,至要莫若教子”。很多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子女品學兼優。然而孩子日漸長大,家長髮現孩子身上有太多的壞毛病,感覺孩子難以教化。殊不知,自己的日常行為已經在無形中對孩子產生了很大影響,是孩子難以教化的罪魁禍首。

    著名教育家克魯普斯卡婭曾經說過:家庭教育對父母來說,首先是自我教育。

    生活中,我們常常看到一遇到矛盾就喜歡大吼大叫的孩子,那麼他的家長平時教育的方式也通常是高聲,嚴厲地指責;而懂禮貌,懂道理的孩子,家庭環境一定也是和風細雨;簡約樸素的孩子,父母往往不喜歡鋪張浪費。

    孩子善於模仿,父母如果在日常生活的小事中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容易給孩子造成負面影響。

    大人滿口謊言,貪佔小便宜,夫妻不和,鄰里吵架,牢騷滿腹,怨言不斷…一邊用這樣的行為方式影響著孩子,一邊“苦口婆心”教育孩子應該如何如何,這樣的教育方法,孩子不會信服。

    從心理學上來說,3—6歲時整個人生中記憶力最強,接受事物最快的階段。由於辨別是非,分辨對錯的能力及其微弱,這個階段孩子只會簡單地模仿。這個階段,如果家長的一些不良行為頻繁出現,無疑是在強化孩子的負面記憶,孩子會很快學會這些不良行為和語言。

    相信很多人都看過“媽媽洗腳”的宣傳片。看著媽媽給奶奶洗腳,年幼的兒子端著一盆水,晃晃悠悠地走到媽媽面前對媽媽說:媽媽洗腳!

    因此,作為父母,一定要注意自身的榜樣作用,給孩子樹立起良好的形象。只有以身作則,才能培養出孩子的良好的道德品質。在為孩子樹立良好榜樣的時候,我們應該注意哪些問題呢?

    首先,提高自身修養。家長要時刻嚴格要求自己,要注意自身的點滴行為。父母是教育者,孩子就要聽父母的。然而父母自己的言行如何呢?自己做不到,做不好的事情,又有什麼資格來教育子女呢?

    其次,父母最好少說多做。很多時候孩子更願意看到父母是怎麼做的,怎麼做到的,而不願意聽父母沒玩沒了地嘮叨。因此父母要多做少說。教育孩子愛整潔,父母首先愛整潔。教育孩子不要大聲喧譁,父母首先學會輕聲細語與人對話。具體行為要比千言萬語的大道理有用得多。父母的身體力行就是最好的教育典範。

    撫養,教育孩子是為人父母的責任。家庭是孩子的搖籃,孩子的好壞都是在這裡養成。作為父母,我們就應該給予孩子正確的引導,教會他們正確的為人處世的態度。父母是孩子的領路人,孩子會朝著父母引領的方向前進。教子先教己,而卻經常被家長忽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哪一種紅酒口感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