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9405259858110

      《日知錄》是明末清初思想家顧炎武的代表作,內容很豐富,包括政治、經濟、哲學、文學等方面的觀點內容。

      《日知錄》是筆記形式的著作。顧炎武曾把其內容概括上、中、下三篇。上篇經術,中篇治道,下篇博文。《四庫全書提要》對其內容有進一步的分述:“大抵前七卷皆論經義,八卷至十二皆論政事,十三卷論世風,十四卷十五卷論禮制,十六卷十七卷論科舉,十八卷至二十一卷皆論藝文,二十二卷至二十四卷雜論古義,二十五卷論古事真妄,二十六卷論史法,二十七卷論注書,二十八卷論雜事,二十九卷論兵及外國事,三十卷論天象術數,三十一卷論地理,三十二卷為雜考證”。潘未對此書評價很高:“意惟宋元名儒能為之,明三百年始未有也”。顧炎武的實學思想和基本觀點在這部書中得到了系統的發揮。

      在對道器關係的論述上,顧炎武有明顯的唯物主義傾向。他說:“盈天地之間者氣也”(卷一《遊魂為變》條),“非器則道無所寓”(卷一《形而下者謂之器》條),認為充滿天地間的無非是氣,氣聚而為萬物,散而為太虛。

      在對於鬼神看法上,顧炎武重人事而不迷信鬼神,具有唯物主義的思想。對於上帝、天神、地獄持否定的態度。他說,上帝司禍福,天神察善惡以及佛教的地獄都是不存在的。他認為善與善相感,惡與惡相感,只是氣化感應的結果,就像水向下流,火向上升一樣,是符合自然規律的。

      在認識論上,顧炎武比較正確地闡明瞭感性和理性的關係。他主張不能“舍多學而識,以求一貫之方”,強調不能離開直接經驗求一以貫之的抽象理論。另一方面他又指出認識不能停留在見聞上,而應在博學的基礎上“觀其會通”真正把握一以貫之的道理。

      在知行問題上,針對明末空疏浮華,隨世浮沉的風氣,顧炎武主張知行統一。他提出“天下興亡,匹夫與有責焉”(卷十三《正始))條)。有了這種以天下為己任的責任感,還要“博學於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白色人種源於何處?其性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