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明醫館
-
2 # 奇妙的本草
溼邪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疾病,它的發病率很高,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患有溼邪的具體症狀。其實想要更好的治癒溼邪這種疾病,瞭解什麼是溼邪以及它的症狀才是正確的。那麼什麼是溼邪呢?讓我們來看看文章吧。
溼邪,簡單來說就是體內的溼氣比較重,從而影響到身體的各個部位的健康以及我們的陽氣。體內有溼邪的人會感到頭暈、疲倦、四肢沉重、舌苔厚、臉色也不好,對我們的身體健康有很大影響。
我們瞭解了什麼是溼邪,也應該瞭解溼邪的症狀,才能更好的判斷出疾病。 經過專家研究得出溼邪的具體症狀有以下幾點:
1.頭部:當溼邪第一次侵入人體時,人們每天早上起床時會感到特別疲倦,頭暈目眩,沉重,不清,沒有精神,頭部以及四肢都會感到十分沉重,患者會感到渾身不舒服,整個人也提不起力氣。
2.舌苔:早上洗漱之前,患者應該看看鏡子裡的舌苔。普通舌苔薄、白、不滑,溼邪患者會有厚厚的舌苔,這種情況常在身體前表現出明顯的病態,所以我們可以以此為判斷,早上起床時,舌苔是最準確的。所以一定要以早晨起床時的舌苔為準。
3.大便:早上起床方便的時候,溼邪患者們可以觀察大便。大便很稀,這就是脾虛的表現;大便為稀水或泡沫,以感受風寒溼邪;大便薄、粘、臭,表現為溼濁內阻熱。正常大便呈黃色形成,排出平穩。
4.小便:身體溼邪的患者早晨的尿液是黃色並且渾濁的、有泡沫。正常的尿液是淡黃色和透明的。
5.面容:溼邪患者在早上就會發現臉上有較多的油脂,尤其是前額及口鼻部周圍,顯示體內溼度較大。
6.聞口氣:溼邪患者在早晨會發現自己嘴裡的氣味很重,也是身體溼氣的表現。
以上就是患有溼邪患者的常見症狀,如果患者們發現自己有上述症狀,建議去醫院看看身體是否有溼氣。另外,患有溼邪身體應該怎麼治療呢?主要有以下幾點:
1、運動
身體水分過多的人大多是吃油膩食物而缺乏鍛鍊的人。這些人往往感到身體沉重,四肢無力,不願運動,但越不喜歡運動,體內越多的水分,隨著時間的推移,必然會導致水分進入脾臟,引起一系列的疾病。運動可以緩解壓力,促進人體器官的運轉,加速身體水分的排出。
2、飲食清淡適量
胃腸系統與營養和水分代謝有關。溼邪患者應該吃適量和均衡的飲食。少吃油膩、不易消化的食物,容易引起脹氣的現象。甜的、辣的食品會使身體產生過氧化物,從而加重炎症反應。
3、避免環境溼度
水分是在我們的身體裡產生的。除了我們自己的新陳代謝問題,很大一部分與環境有關。長時間在潮溼、寒冷的環境中,很容易造成水分侵入人體。在日常生活中,不要直接睡在地板上。地板溼度大,容易導致四肢痠痛,產生溼邪。
回覆列表
首先我們要了解一下溼氣從何而來?溼邪可以與外界環境有關,比如居住潮溼,工作地方潮溼等因素屬於外溼;正常情況下,脾主運化水液,與水液代謝密切的臟腑有肺、脾、腎臟。而內溼多由於這些臟腑功能失調,從而出現脾失運化,水液代謝緩慢而停留於體內。如此,患病可以表現尋麻疹,面部、頭部出油較多,面部痤瘡,體重增加,大腹便便,四肢腫脹。自我感覺頭重如裹,倦怠乏力,食慾不振,氣短懶言,嗜睡、大便粘膩等症狀。
單一的溼邪為患,可食療,常用的食療藥物有薏米、紅豆、芡實、蓮子等。平時可多喝紅豆薏仁水,須堅持服用。
而溼邪為病,又常與寒邪合而為病,易於形成寒溼體質。這樣的人表現為全身怕冷,手腳心涼,食慾不振,每天下午三五點鐘出現腹脹、容易排氣,排氣後不能得到緩解,口甜膩,大便粘膩等臨床表現。
這種寒溼為患導致的疾病,飲食上可吃容易消化的食物,如小米、糙米、薏米等;少吃或者忌吃油膩大、粘甜食物,如糯米糕、粽子等。同時可以做艾灸,可灸肚臍周圍的穴位,神闕穴、天樞穴、梁門穴等,起到溫經散寒作用。晚上可以熱水泡腳,促進血液迴圈,熱水中可放入艾葉、花椒等具有溫經通脈作用的中草藥,也可直接購買這種藥包。再次,可以採取在中醫整體觀指導下的辨證論治治療體內溼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