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水寒雅芙

    用詩友加諍友的話,他說我瞧不起格律詩。在我眼中,格律詩完全限制了我的思想,讓我為平仄而違揹我的想表達的思想感情,那我定棄律而選擇做一個快樂的歌謠者。

    詩言情傳志,你可以發揮自己的想象力任意歌且謠。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之來,奔流到海不復歸。君不見,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君可知,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君知否,東西植松柏,左右種梧桐。枝枝相覆蓋,葉葉相交通。中有雙飛鳥,自名為鴛鴦。

    古人可歌可謠自取天然之性情,今天學古人之詩,恨不得肢解每一字句,一心想依樣畫葫蘆。殊不知,吟詩好似成仙骨,骨裡無詩莫浪吟。

    當你讀詩不解其聲不知其情,你只知平平仄仄平平仄時,不覺可悲嗎?當別人寫一首詩,你不知曲中意,只問仄仄平,你不覺得可悲嗎?詩人寫詩的心境不同,情感必呈跌宕起伏之勢,用一個起承轉合就可以將其定義嗎?世界沒有永恆的真理,特定的歷史階段有其特定的思維模式,在權威教條下,很多人的想象力便被扼殺在搖籃中。

    今人非不如古人,是今人在教鞭之下散失了想象力,沒有想象力就沒有創造力,沒有創造就沒有新的文明出現,沒有新的文明,世界文化也不會繁榮發展。所以,我不是瞧不起格律,只是,如果你在創作的過程中,必須遵從自己的本心,勇於表達自己的內心世界,不要為了形式害了內容——你的思想感情。否則,詩非心之歌謠只是徒有其形而無詩之魂魄。

  • 2 # 如若天風

    《自由體詩》

    ——(論詩)

    起承轉合不可少,平平仄仄沒必要。

    若論平仄格律去,起承轉合也會凋。

    ——(論詩)

    消滅平仄格律詩,中國詩詞“有起日”。

    提倡平仄格律詩,中國詩詞“路必死”。

    保留平仄格律詩,讓人“欣賞”也無事。

    平仄格律非是好,“自由體詩”人愛之。

  • 3 # 梧桐樹邊羽

    起承轉合是藝術創作常用的結構技巧之一,舊時作文慣用的行文方法,後來逐漸泛指文章的寫作手法。

    格律詩是嚴格遵守平仄格律的中國古詩的形式。我們在總結格律詩規則的時候,除了形式上的平仄遞進,平聲押韻和對仗等技巧規則,在寫法上一般都要求“起承轉合”。

    但是我們要知道,“起承轉合”的行文方法並不侷限在格律詩中,甚至不侷限於詩作之中。

    我們靜下心來細細想,小說、散文、記敘文、紀實文、議論文,有哪一種文體的行文方法跳出了“起承轉合”?便是現在流行的講段子,是不是也要起句,續寫,轉折,收尾?

    便是講相聲,也得講個:“我昨兒個——”、“想當年——”說起個由頭,再兩人互相砸掛,然後抖出個包袱,讓聽眾哈哈大笑。不過相聲的每一個包袱,都暗藏了起承轉合,他將大量的情節發展和意外集中起來,達到讓觀眾笑起來的效果。

    咱們再想遠點,跳出文藝作品的範疇,世界上有哪一件事情的發生不是遵循“起承轉合”的規則?

    哪怕是藝術另開一枝的音樂,是不是起手、漸強、高潮、消散?

    我們浪漫的愛情,是不是相識、相知、相戀、相守?

    一個人出生、成長、縱橫天下、葉落歸根,直至死亡。

    一個王朝建立、強盛、頂峰、衰亡。

    一個事件起因、發展、高潮、圓滿結束。

    所有這一切,是不是一個個起承轉合?

    用老子的話來說,這簡直就是“道”。

    文學藝術作品是幹什麼的?是用來敘述世間滄桑、描寫人物百態、記錄王朝興衰的成品,不按照“起承轉合”來要怎麼辦?

    詩歌只不過是更加精煉的,押韻的,有節奏感的文章,它也是要說事情,發議論,表感情的,不遵循“起承轉合”又該如何表達呢?

    我們不排除有些詩人在創作的時候,會使用各種時空打亂的寫作手法來增加詩文的吸引力,但是在讀者心中,無非是最後才把所有頭緒按“起承轉合”理順,恍然大悟。

    這是生而為人的侷限性,也是大眾最好接受的邏輯性。所有文學作品,都有其內在的“起承轉合”,就算表現得不明顯,無非是作者增加閱讀趣味性罷了。

    現在來回答:“起承轉合”在格律詩中是必要的嗎?

    當然是必要的。

    你只看到高超技巧的作者使用精巧的語言表達噴湧出巨大的感情能量,卻抓不住詩人隱藏在文字背後對萬事萬物羅輯的遵從,卻以為“起承轉合”是故弄玄虛。

    其實這才是本末倒置。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2019日本T聯賽什麼時候開始,都有哪些人員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