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零落

    轉色是香菇培養料栽培的必然生理現象。香菇菌筒脫袋與不脫袋兩者轉色的時間長短和管理方法是不同的。

    短菌齡香菇菌株脫袋栽培,菌筒脫袋後的5~7天是菌筒的轉白階段,具體操作管理是當脫袋的菌筒斜靠於菌畦的木條上,立即向菌筒噴一次清水,要求水質乾淨,水量充足,後用塑膠膜覆蓋脫袋的菌筒。由於菌絲與空氣充分接觸,並有適宜的溼度,大量香菇菌絲在菌筒表面生長,此時菌筒表面成為白色。5~7天后表面菌絲大量吐醬色液,覆蓋的薄膜出現大量水珠,此時將薄膜掀開,加大通風量,使菌絲邊出“黃水”邊倒伏,溫度適宜,一般可在20天左右形成厚薄、色澤均勻的褐色菌被。不脫袋菌筒常使用長菌齡的菌株,菌絲本身成熟的速度較慢,不脫袋的菌絲受塑膠膜隔離,接觸空氣量有限,所以轉色所需的時間長。

    不脫袋的菌筒轉色是融合在菌絲培養和越夏管理過程中進行的,不脫袋菌筒的轉色首先在接種穴附近和培養料與塑膠膜之間有空隙處出現,塑膠膜與菌絲之間緊貼、沒有空隙的地方,不形成褐色菌被,不轉色。

    無論長、短菌齡菌株,分泌醬色液與轉色形成褐色菌被是前因後果的關係,實踐證明,轉色分泌醬色液與菌株、溫度、溼度、通氣、光線等因素有關,而溫度高低是最活躍的影響因素。培養室溫度越高,分泌醬色水越早、越多,相反則越遲、越少。相同條件下,培養料溼度越大,分泌醬色水也越多。菌筒內通氣量大,如裝料松,分泌醬色液也較多,菌筒收縮厲害,轉色快。氣溫高,分泌醬色液多並不是壞事,可以使菌筒內溫度及時散發,達到降溫、自我保護的目的,同時儘早形成具有保護作用的菌被。分泌醬色液色澤由淺到深,該液有特殊的香菇菌絲氣味,無其他異味。如果氣溫持續過高,醬色液又無法排出,容易促進菌絲自溶,且易受雜菌感染,使醬色液酸敗,菌筒腐爛,產生臭味。所以不脫袋的菌筒的轉色管理主要是創造適宜的菌絲生長環境條件,在醬色液分泌時及時排出。

    (1)根據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決定越夏和轉色管理的具體措施 不同海拔、不同氣候條件的管理應當有所不同,不可生搬硬套。對於海拔不高,夏季氣溫較高的地方,越夏和轉色要立足防暑降溫,特別在雙搶大忙時期和常規香菇制筒的時候,千萬不可忘記花菇菌筒的越夏轉色管理。

    (2)越夏管理和轉色管理的關鍵是選好、改造好培養場所,場所面積與菌筒數量相匹配,提倡菌筒單層有斜度地排放通風管理。只有千方百計降低培養場所溫度,讓菌筒疏散通風,才能減少醬色液的分泌量,有利菌筒度夏。

    (3)醬色液應及時排出,特別是高溫季節。如果出現區域性腐爛現象,在匯出黃水後,要劃破菌袋塑膜,剝去腐爛的菌皮,撒入一小撮生石灰,放置陰乾,然後再用透明膠帶把袋膜密封。

    (4)長菌齡香菇菌株轉色完成後,不像短菌齡菌株的脫袋菌筒那樣色澤均勻,而是成為灰褐相間的菌被。氣溫如果是適宜菌絲生長的溫度,一般很少再分泌醬色液。如果氣溫常低於20℃,不可輕易翻動,否則容易出菇。如果氣溫再次升高,還會繼續分泌醬色液。在這種情況下,管理上除及時匯出醬色液外,重點應降溫通氣,創造適宜菌絲正常生長的環境。

    (5)防雜菌汙染管理 當香菇菌絲長滿菌筒之後,如果氣溫適宜,雜菌入侵菌筒相對比較困難;但如果長期處於30℃以上的環境中,又缺乏通風、降溫等條件,香菇菌絲將快速衰老自溶,這時雜菌就容易入侵。在整個越夏管理過程中,特別在高溫的環境中,高溫喜溼性雜菌如綠色木黴、水紅色鏈孢黴、黏菌中炭團屬的某些種類具有繁殖迅速、感染力強的特點,對此,應該採取“以防為主”的方針,將它們消滅於萌芽之時。①裝袋後要及時刷淨剩餘料渣;②清理培養室內黴菌滋生源;③接種穴和袋口必須封密;④保持培養室乾燥、通風、涼爽;⑤如有發現雜菌,要及時清理汙染菌筒,定期空間消毒。⑥在菌絲生長到一定成熟度時,當氣溫溫差變化大,菌筒表面容易發生“起泡”時,儘量保持培養場所溫差變化較小,避光培養,及時匯出這些醬色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男士摩托車要一檔起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