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處心積慮吞併琉球
由於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琉球逐漸成為中國和日本之間的海上貿易要道。透過交換中日兩國物產,琉球從中獲取巨大的利益,但也引來日本的覬覦。1591年,豐臣秀吉藉口入侵北韓,派諸侯島津氏向琉球提出出兵贊助,資助日本金銀糧餉,幫助其征戰。豐臣秀吉以“若不奉命,則先滅汝國,玉石俱焚。汝當好自為之”等加以威脅。然而,琉球國王將此事稟報明朝,並對日本的要求加以拒絕。
1609年4月,島津氏攻入琉球首裡城,俘虜了國王尚寧,逼其寫下誓文,每年向日本薩摩藩輸送糧食。而此時的明朝一方面面臨著國內相繼發生的地震、洪水和百姓起事,以及努爾哈赤的入侵,無暇顧及琉球戰事;另一方面因協助北韓抗擊豐臣秀吉而耗費了國力,無力他顧。琉球人民反對薩摩的無端入侵,從內心來說更願意同中國保持友好的關係,但無奈國力弱小,無力擺脫薩摩的壓迫,所以就在向薩摩進貢的同時,繼續向中國朝貢,形成了“兩屬”的奇特局面。此後日本將事實上的侵略、訛詐視為上貢,並以此證明琉球是日本的“藩屬”,掩蓋了日本恃強凌弱壓榨琉球百姓的歷史,也開啟了日本罔顧事實,強行把他國領土納入日本版圖的序幕。
1868年明治維新後,日本走上資本主義發展道路和軍國主義擴張道路。琉球因靠近日本本土,且國力較弱,成為日本向外擴張的首要目標。1868年,日本政府頒佈“太政官令”,強行將琉球置於日本鹿兒島縣的管轄之下。三年後,日本又借慶賀明治維新之名,誘騙琉球王子尚健至東京,擅自冊封琉球國王尚泰為琉球藩的“藩王”,並將其列入日本華族序列,廢除了清朝皇帝冊封給琉球國王尚泰的王號。“華族”是日本的貴族稱號,日本企圖透過此舉,逐步營造琉球屬於日本的局面。1873年,日本又命琉球接受內務省管轄,租稅上繳大藏省,將其納入日本內政的軌道。1875年,日本派兵進駐琉球,並命令琉球尊奉日本明治年號,不再向清政府入貢。次年,日本在琉球設立警察和司法機構,直接實行殖民統治。
1877年,琉球王派密使請求清朝幫助,然而清政府對此事並不十分重視。清政府駐日公使何如璋奉命對此事進行了調查,與日本進行了交涉並嚴正抗議,但是日本政府摸清了清政府的懦弱本性,而日本實力也在逐漸加強,因此並無忌憚。1879年4月,日本正式改琉球為沖繩縣,任命鍋島直彬為首任沖繩縣知事(縣令),並以武力拘禁了琉球國王,強迫其移居日本。至此,日本終於完成對琉球的吞併,琉球就此亡國。
清政府雖然在保護琉球問題上態度消極,但作為琉球的宗主國,始終未承認日本吞併琉球,並向日本進行了多次交涉和抗議。為確保吞併琉球在國際上獲得認可,並消除清政府的異議,日本於1880年10月與清政府議定了《琉球條約擬稿》,規定琉球群島的北部歸屬日本,群島的南部即包括宮古、石桓、八重山群島在內的先島群島歸於清朝。此條約草案遭到了清朝重臣的大力抨擊,清政府最終拒絕簽字,對琉球問題採取了留待日後處置的拖延做法。這樣,琉球群島主權歸屬問題被擱置下來,造成了日本對琉球事實上的吞併。
日本處心積慮吞併琉球
由於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琉球逐漸成為中國和日本之間的海上貿易要道。透過交換中日兩國物產,琉球從中獲取巨大的利益,但也引來日本的覬覦。1591年,豐臣秀吉藉口入侵北韓,派諸侯島津氏向琉球提出出兵贊助,資助日本金銀糧餉,幫助其征戰。豐臣秀吉以“若不奉命,則先滅汝國,玉石俱焚。汝當好自為之”等加以威脅。然而,琉球國王將此事稟報明朝,並對日本的要求加以拒絕。
1609年4月,島津氏攻入琉球首裡城,俘虜了國王尚寧,逼其寫下誓文,每年向日本薩摩藩輸送糧食。而此時的明朝一方面面臨著國內相繼發生的地震、洪水和百姓起事,以及努爾哈赤的入侵,無暇顧及琉球戰事;另一方面因協助北韓抗擊豐臣秀吉而耗費了國力,無力他顧。琉球人民反對薩摩的無端入侵,從內心來說更願意同中國保持友好的關係,但無奈國力弱小,無力擺脫薩摩的壓迫,所以就在向薩摩進貢的同時,繼續向中國朝貢,形成了“兩屬”的奇特局面。此後日本將事實上的侵略、訛詐視為上貢,並以此證明琉球是日本的“藩屬”,掩蓋了日本恃強凌弱壓榨琉球百姓的歷史,也開啟了日本罔顧事實,強行把他國領土納入日本版圖的序幕。
1868年明治維新後,日本走上資本主義發展道路和軍國主義擴張道路。琉球因靠近日本本土,且國力較弱,成為日本向外擴張的首要目標。1868年,日本政府頒佈“太政官令”,強行將琉球置於日本鹿兒島縣的管轄之下。三年後,日本又借慶賀明治維新之名,誘騙琉球王子尚健至東京,擅自冊封琉球國王尚泰為琉球藩的“藩王”,並將其列入日本華族序列,廢除了清朝皇帝冊封給琉球國王尚泰的王號。“華族”是日本的貴族稱號,日本企圖透過此舉,逐步營造琉球屬於日本的局面。1873年,日本又命琉球接受內務省管轄,租稅上繳大藏省,將其納入日本內政的軌道。1875年,日本派兵進駐琉球,並命令琉球尊奉日本明治年號,不再向清政府入貢。次年,日本在琉球設立警察和司法機構,直接實行殖民統治。
1877年,琉球王派密使請求清朝幫助,然而清政府對此事並不十分重視。清政府駐日公使何如璋奉命對此事進行了調查,與日本進行了交涉並嚴正抗議,但是日本政府摸清了清政府的懦弱本性,而日本實力也在逐漸加強,因此並無忌憚。1879年4月,日本正式改琉球為沖繩縣,任命鍋島直彬為首任沖繩縣知事(縣令),並以武力拘禁了琉球國王,強迫其移居日本。至此,日本終於完成對琉球的吞併,琉球就此亡國。
清政府雖然在保護琉球問題上態度消極,但作為琉球的宗主國,始終未承認日本吞併琉球,並向日本進行了多次交涉和抗議。為確保吞併琉球在國際上獲得認可,並消除清政府的異議,日本於1880年10月與清政府議定了《琉球條約擬稿》,規定琉球群島的北部歸屬日本,群島的南部即包括宮古、石桓、八重山群島在內的先島群島歸於清朝。此條約草案遭到了清朝重臣的大力抨擊,清政府最終拒絕簽字,對琉球問題採取了留待日後處置的拖延做法。這樣,琉球群島主權歸屬問題被擱置下來,造成了日本對琉球事實上的吞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