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顧清淺

    在心理學上,懶惰是拖延症之一,其實,也是人的本性之一。人之所以會懶惰,是情緒厭倦和逃避的狀態,這和深度焦慮有一定關聯。我不想面對這件事,我想解決好又怕解決的不如預期,久而久之,形成惡性迴圈。改掉懶惰很簡單,找到行動推力,即焦慮所在和自己的目標,小步試錯,一小步一小步走。

  • 2 # 口水雜談

    懶惰是一種心理上的厭倦情緒。它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包括極端的懶散狀態和輕微的憂豫不決。生氣、羞怯、嫉妒、嫌惡等都會引起懶惰,使人無法按照自己的願望進行活動。同學們當中有些人的懶惰突出表現在日常學習、日常生活方面。下面列舉一些懶惰的具體表現:

    (1)不能愉快地同親人或他人交談,儘管你很希望這樣做。

    (2)不能從事自己喜愛做的事,不愛從事體育活動,心情也總是不愉快。

    (3)整天苦思冥想而對周圍漠不關心。

    (4)由於焦慮而不能入睡,睡眠不好。

    (5)日常起居極無秩序,無要求,不講衛生。

    (6)常常遲到、逃學且不以為然。

    (7)不能專心聽講、按要求完成作業,文具常不配齊。

    (8)不知道學習的目的,不能主動地思考問題。

    面對惰性行為,有的人混混噩噩,意識不到這是懶惰;有的人寄希望於明日,總是幻想美好的未來;而更多的人雖極想克服這種行為,但往往不知道如何下手,因而得過且過,日復一日。具體應該怎樣同懶惰性做鬥爭呢?

    (1)要學會微笑。當你不再用冷漠、生氣的面孔與親人交談時,你會發現他們其實都很喜歡你,重視你。

    (2)做一些難度很小的事或是你最愛乾的事,也可以做些你想了很久的事。不要只看結果如何,只要這段時間過得充實就該愉快。

    (3)要保持樂觀的情緒,不要動不動就生氣。遇到挫折時,生氣是無能的表現。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冷靜地查詢問題出在哪裡,或是自我解脫,或是與別人商量,哪怕爭論一番對掃除障礙都有益處。這個過程帶來的喜悅能使你更加好學。

    (4)學會肯定自己,勇敢地把不足變為勤奮的動力。學習、勞動時都要全身心投入爭取最滿意的結果。無論結果如何,都要看到自己努力的一面。如果改變方法也不能很好地完成,說明或是技術不熟,或是還需完善其中某方面的學習。你的紮實的學習最終會讓你成功的。

    以上幾點你如果能做到的話,這樣努力一段時間,你將發現自己很少為因做了某件事而感到遺憾。你還將發現,以堅強的毅力、樂觀的情緒,腳踏實地地實踐著由易到難不斷更換目標,是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做到的。克服懶惰,正如克服任何一種壞毛病一樣,是件很困難的事情。但是隻要你決心與懶惰分手,在實際的生活學習中持之以恆,那麼。燦爛的未來就是屬於你的!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多數人天生是懶惰的,都儘可能逃避工作。他們大部分沒有雄心 壯志和負責精神,寧可期望別人來領導和指揮,也不肯個人奮鬥,就算有一部分人有著宏大 的目標,也缺乏執行的勇氣。懶惰會吞噬人的心靈,使自己對那些勤奮之人充滿了嫉妒。

    懈怠會引起無聊,無聊也會 導致懶散。許多人都抱著這樣一種想法,我的老闆太苛刻了,根本不值得如此勤奮地為他工 作。然而,他們忽略了這樣一個道理:工作時虛度光陰會傷害你的僱主,但傷害更深的是你 自己。一些人花費很多精力來逃避工作,卻不願花相同的精力努力完成工作。他們以為自己 騙得過老闆,其實,他們愚弄的最終卻是自己。對一位渴望成功的人來說,拖延最具破壞性,也是最危險的惡習,它使人喪失進取心。 一旦開始遇事推拖,就很容易再次拖延,直到變成一種根深蒂固的習慣。習慣性的拖延者通 常也是製造藉口與託辭的專家。如果你存心拖延逃避,你就能找出成千上萬個理由來辯解為 什麼事情無法完成,而對事情應該完成的理由卻想得少之又少。把“事情太困難、太昂貴、 太花時間"等種種理由合理化,要比相信“只要我們更努力、更聰明、信心更強,就能完成 任何事"的念頭容易得多。

  • 3 # 曹園園

    懶惰不需要解釋,有幾個層面:

    一、就是懶惰,承認懶惰,全然喜歡當下自己的這個狀態,那這也挺好吖~

    二、不喜歡懶惰的自己,這時候要區分嘍~是不喜歡懶惰帶給你的情緒?還是真的懶惰?

    三、允許某個時刻呆呆的、傻傻的……懶惰一會兒~之後便該幹嘛幹嘛~

    四、有很多想法,可就懶惰的做不起來,不是不想做,總感覺提不起神兒~

    你屬於哪種呢?不同狀態,不同對待。

  • 4 # 一心心匠

    心理學上有一個說法:沒有任何一個人天生是懶惰的。

    我很同意這種說法的。因為很容易的,我們去觀察任何一個剛剛會爬、會動的小朋友,哪一個都讓成人忙忙叨叨的,而且還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愛動的孩子是正常的,如果一個小孩子不動,那才需要擔心,因為可能是他生病了。“

    您也一定沒有聽過說哪個小孩子懶得動,懶得走,懶得好奇吧?

    所以,我們更應該問的是,懶惰是什麼時候找上門來的呢?

    以我的職業經驗來看,懶惰的人都已經是累得透透的人群。他們的人更多的是體現在:精神上累,精神不舒展帶來的身體的停滯不動;念頭和想法特別多,腦袋什麼都不想的時候少。

    換句話說:內耗=懶惰。

    沒有真正的懶惰的。

    一個人若老被人否定、老受挫,他會變得懶惰;

    一個人若被要求別有要求,別有興趣,別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他會變得懶惰;

    一個人被要求要理智、要實際、要考慮現實,他也會變得懶惰的。

    還有很多能變得懶惰的條件的。所以,不能一概而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give是不是動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