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7972824677773

    “知足知不足,有為有弗為”是冰心的祖父謝鑾恩(子修)所撰聯,意思是在生活待遇上應”知足”,而在追求知識學問和修身養性上應常”知不足”,對有益於世道人心的事應勇往直前地去做,而那些違背道義的事應堅決不做。冰心很喜歡這幅對子,常寫以贈人。

        這副對聯是做人的準則:要有自知之明,知道自身的長處與不足;在物質享受上,在自己的擁有和他人的給予上,以及對無法改變的東西,應知足;而在精神追求上,在自己的努力和付出上,以及對可以改變、並應該改變的東西,應不知足

        上聯的“知足”語本《老子》的“知足不辱”,即指對物質享受、名利、地位,要知道滿足,不能貪求。知足才不致受屈辱。這裡既包含“明哲保身”的思想,也蘊含著抑制非分欲求、保持身心和諧的合理核心。“知不足”語出《禮記·學記》:“學然後知不足,……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大意是說,只有透過學習,然後才能瞭解自己的不足,知道了自己的不足之處,然後才能反過來努力學習。“知不足”表現了積極的進取精神、強烈的求知慾望和謙虛好學的態度。對學問、對事業要不斷進取,永不滿足。

        下聯的“有為”是指有作為。語本《禮記·儒行》:“愛其死以有待也,養其身以有為也。”即是說,珍惜生命,是為了等待發揮作用的機會;保養身體,是希望有所作為。這是儒家積極用世的態度。“有弗為”,指對不符合正義道德的事堅決不作。語本《孟子·離婁下》:“人有不為也,而後可以有為。”大意是說,人要有所不為,才能有所為。下聯提出了有為與弗為的界限:即對好事、善事,利國利民的事要積極做;對錯事、惡事、損人利己的事,要堅持弗為。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教育家徐特立就“有為與弗為”給幾位青年店員題寫了一副贈聯:“有關家國書常讀,無益身心事莫為。”給人們修身養性指明瞭方向。

        冰心曾對祖父的家訓聯作過獨到的詮釋:對有些事要知足,如生活上;對有些事則永不能知足,如學習、事業上;有些事一定要做,而有些事則是堅決不能做。她時時把此聯掛在書齋內,以示謹遵祖訓。

        我意其較為恰當的理解是如此的:

        “知足知不足”: 即在物、名、利等生存之社會需求方面應適則滿足,即知足常樂;而在知、事、義等人類進步、國強民富、個人知識與事業追求方面應永無止境地去努力獲得,永無滿足之感。

      “有為有弗為”:即有所為而有所不為,當為者為之,當為而不能為之者奮力為之;不當為者不為,不當為而能為之者,雖勢利當頭亦不所動。

      如此,則兩聯合一,警示世人求物與處事中,度與原則的把控,前者重做學問,後者重做事。

      而對“知足知不足”,還有一解:對己身之品、行、知、思、識、語等各方面,即自處、待人、處事等,應知其優長,更應知其短劣,足則持之,不足則補之。如此,則與下聯合一,前者重做人,後者重做事。

        其實,將此番內容均包容在內,更有意義。人之一生,苦苦覓尋者,無非做人、做事、做學問三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狗狗洗澡外出還是在家好,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