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白小恩
-
2 # 知心音樂心理
精神疾患 當事人其實並不以為然… 他(她)們在自己的意識與潛意識狀態間行走 其實很自如……
相反 在意的是其親近的家人…處於社會視鏡的“壓力”之下……說到底 是內在的恥感 愧疚與無奈使然…… 做著一些本不情願的事……
-
3 # 去an咖
作為自身原先有過這方面問題的人,親戚朋友多給一些個人空間就是很好的。目前我已經毫無異常,但這段經歷讓我的社交距離比常人遠,朋友聚會通常喜歡放鴿子。所以除開必要的治療,給以獨立的空間處理自己的情緒也是很重要的。
-
4 # 在羅馬旅行的貓
先抑鬱症為例吧,每個正常人都想不通抑鬱症的人為什麼會自殺,因為我們體會不到他們的感受,生不如死的感受,我會說他們脆弱,心理軟弱,逃避,可是真實的情況是抑鬱患者可能是最堅強的人,陪伴他們,可能你最低的底線就是先保證不會自殺,然後才是照顧他們的情緒,帶他們治療,康復,抑鬱症的抑鬱狀態是病理性導致的,傷心難過不開心是不需要理由的,而對於陪伴他們的人這是最致命的,盡力做到貼近感同身受,去理解他們, 又要隨時去感受他們的情緒, 以前聽到過一個新聞,就是一對情侶,女生有抑鬱,男生陪著她,男生盡心盡力,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女生抑鬱好了,可是男生抑鬱了。 我最深的體會就是大三剛開學沒多久,女朋友有抑鬱症,在家裡因為家人的一句話,情緒崩潰了,要自殺,我在學校,離家裡一千多公里, 買了最早的火車票,一夜沒睡就等火車。那一夜真的會讓人白了頭。自己也是無限的崩潰的感覺,從那開始就想無論花多少錢也要儘早帶她去最好的醫院,(國內最好的兩個醫院北京大學第六醫院,上海精神衛生中心)。
最近也在幫助一個有精神分裂症的學生,情緒狀態和抑鬱症差不多, 狀態不好時,會拿刀劃手臂,不深,剛好血流出來成血珠,每次都要劃十幾刀才能把情緒穩定下來。如果你是她的家人,內心會更疼吧,即使剛開始我們只是陌生人,我都會感覺心疼, 後來我就說下次你情緒不好時換一種方式吧,給我打電話,我陪你聊天。 她一直住醫院,基本兩天都要做一次腦部的電刺激,每次做完基本會把之前很多事情忘記, 每次都會重複, 作為陪伴者,親人,不僅僅需要的是耐心,理解,支援,還需要自己給自己希望。 如果我哪天抑鬱了,我不會讓我最愛的人照顧我,如果哪天我最愛的人抑鬱了我永遠不會放棄她。
回覆列表
記得一個鄰居得過精神分裂症。那個阿姨是一個特開朗的人後來她變得不怎麼愛說話,情緒變得很敏感,總覺得周圍的人在背後嘲笑她,並多次和鄰居發生爭執,因為她懷疑鄰居偷了自己家的錢。
可惜當時我們都只是覺得她精神有問題,我們不知道她是得了【妄想症】
妄想症是精神分裂常見的一種症狀,妄想是在精神病理基礎上產生的歪曲的信念、病態的推理和判斷的結果。它雖然不符合客觀事實,也不符合患者所受的教育水平,但患者對其堅信不疑,無法克服,並且總覺得周圍的人在議論自己,比如別人聊天、咳嗽、扔東西等一舉一動,都是對自己的不懷好意,甚至是在諷刺自己。甚至有時看到書上的內容,都認為是在影射他。
她有的時候會對空叫罵,喃喃自語,或做些莫名其妙的動作,周圍的人都覺得她變成了“瘋子”。她家裡人把她帶到市裡的精神病院,那時候醫生診斷她是“癔症”家人在醫院陪了她兩個月覺得稍微正常就把她接回了家。
臨床發現,在抗精神病藥物、社會心理支援等專業治療的幫助下,大多數精神分裂症患者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恢復社會功能,20%的人預後較好。精神分裂症雖然可怕,但並不是絕症,一定要積極接受治療。精神分裂症是一種容易復發的精神疾病,(1年內復發機率約為54%,2年內約為75%,堅持服藥的復發機率約為10%)。在患者的治療期和恢復期都可能出現不同程度的復發情況,在治療期間家人的支援很關鍵,首先要正視精神分裂,它只是一種精神疾病而已,不要把“精神分裂”妖魔化。其次家人要正常對待他們,減少指責和過度的保護,學習一些相關的精神疾病知識,監督患者按時吃藥,和醫生保持溝通。家屬要和醫生保持及時有效的溝通,比如患者症狀變化、服藥效果,發現病人出現藥物副反應,及時與醫生取得聯絡,便於醫生根據病情的發展調整治療方案。
恩恩心理醫生app是專業的精神心理健康服務平臺,如果有關於抑鬱焦慮、精神分裂、雙相障礙等精神心理疾病的相關問題,可以在應用市場下載恩恩醫生,免費諮詢公立醫院精神心理科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