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遊園憶夢
-
2 # 郭燕銘
科技的進步使生產力得到質的飛躍,大部分人的物質需求得到滿足,最少不再為口糧而戰。所以人會越來越多地追求精神世界的豐富與完善,這也正是智慧生物所應具備的基本特徵,有什麼疑問❓
-
3 # 孔繁宇
人為什麼越來越強調精神世界?
人類自古以來,都有對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求。拿與人類相近的猩猩來說,它們尋找食物胞腹之後,就會相互戲耍,相互打鬧,相互扶摸,相互性交等。
人類也一樣。在生產力原始和低階節段,尋找食物,生產糧食作物,要亳廢大量時間。所以精神生活方面所剩下的時間就少些。而且質量也不高。而在當代機械化,自動化大生產時代,物質財富己非常豐富。已能滿足人類生存的各種需求。再不是人類整天在土裡找食吃的年代。人們的空餘時間多了,用於其他消費的財富也多了。所以人類對精神生活的需求和消費水平也就越來越高了。這個趨勢永遠不會停止。
-
4 # 袋袋
“知己”自古以來就是一種稀缺品,現在人與人之間很難達成與知己心靈融合;親密無間的那種境界,處處都參雜著名和利,利益和義務約束支撐著每個現代人的思想。
即便不是以“知己”的身份來要求,可以談天論地;嘴裡掛著的,名利場上混著的,名片夾裡收藏的,酒桌上喝著叫朋友的,貌似關係密切,其實,那只是合作伙伴,消費玩伴,休閒同伴。
假如哪一天你感覺到內心空曠,寂寞空虛時,翻開密密麻麻的通訊錄,卻發現找不出一個能知心說話的人。這時你就會體會到,淪肌浹髓的思想交流和情感互通,“愁極竟無人可語”的罕見境遇了。
在物質文明高速發展的今天,精神文明的發展有時卻顯得是那麼的倉白無力。忙碌的生活節奏逼迫著人們放棄了精神生活。大家都在拼命奮鬥,努力營造票子、房子、車子…整個社會瀰漫著物質感官享受和相互攀比的風氣。
有本書這樣描寫:在江村小屋裡,靠玻璃窗,烘著白炭火缽,喝清茶,同朋友談閒話,因為他和身邊的一些人畢竟還稱得上“準士大夫”。形成精神上的朋友需要的是“慢”而不是“快”,人與朋友相處時所感受到的也不是各種催迫和壓力,而是一種緩慢的魅力。
茶壺在“咕嘟咕嘟”地沸騰,沒有電話,沒有雜務,只有幾個素心人,在分享著精神的趣味。就像“文火煨肥羊”,必須得有足夠的“閒”,配以適當的火候,才能成其美味佳餚。
如今現在人的休閒方式越來越多,卻往往只是鎖閉或磨鈍人的精神感官。一個人可以宅家看電視、玩遊戲、上網。一幫人在一起要麼吃飯泡吧;要麼就去K歌,“精神”的禾苗很難得到必要的澆灌,心無清泉,靈臺蒙塵。
主要是物質文明在現代社會發展所帶來的一個負面影響,它改變了傳統人類社會交往的方式,使人之間的情感交流變得越發困難,所以人們的內心越來越孤獨和空虛了。
金錢名利在人們心裡成為一個難以跨躍的屏障,所以煩惱越來越多,快樂越來越少。現在也流行一個詞,鬱悶。社會進步了,經濟發展了,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物質極大豐富了,人們反而越來越覺得精神空虛,反而鬱悶了。
舊社會,人們吃不飽穿不暖的,誰還有時間鬱悶呢,每天總想著先把肚子填飽再說。我想;人還是需要有信念的,否則真的沒有前進方向可言。正所謂溫飽思淫慾。
網上有人這麼說:現在人的慾望膨脹,思想畸形,人情淡薄,人心冷漠,學歷為博士,德育卻停留在小學的水平。再看看華人在世界素質排名就會知道,我們的素質倒底停留在哪個階段。
讓我深深地感覺到;現在人的處境是,財富一步一步在增加,滿足感卻漫漫的在下降,溝通工具在日漸增加,深入瞭解的溝通反而減少,認識的人在增加,可以談知心話的人在減少。房子越住越大,裡面住的人卻越來越少。豪華裝修的房子越來越多,而破碎的家庭是越來越多。
朋友們;是什麼地方出了問題?讓我說,是我們的心——出了問題。現在的樓房越建越高,人的眼界卻越來越矮。路是越修越寬,心越來越窄。建築物越來越堅固,人心越來越脆弱。
可以從中看出來,我們確實需要建立積極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來獲得健康的人生,讓心充滿Sunny,照亮自己,也影響他人。
在這個物慾橫流的今天,還是讓我們學會如何在平淡中獲取快樂,簡單中得到幸福,我想這也正是人們精神空虛所需求的。
回覆列表
現實世界已經無法超越他人和難於突破自身發展的瓶頸,只好尋求內心精神世界的滿足。征服自己的內心世界相對於征服現實世界要輕鬆容易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