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諮詢醫生EYE
-
2 # 潛龍入海
給孩子看病比較頭疼的一個是打針和吃藥,孩子小肯定非常抗拒打針吃藥,有個別不聽話的哭的那個撕心裂肺。另一個就是疾病傳染,醫院本來就是一個各種病毒病原體的集中地,去看病最好做好防範措施,可別看好這個病得了那個病。
-
3 # 陳恭5
小孩子到醫院看病常遇到六個難題:
第一難:送醫難。當孩子發燒、疼痛、渾身不適時,倍顯煩躁、哭鬧、發脾氣,稍大一些小孩還不分清紅皂白地抗拒家長把他送到醫院治療的各種規勸與親近。
苐二難:見醫難。小孩最怕打針、吃藥,當家長帶強制性送其到醫院,見到穿白大掛的醫生護士時,徒增其接受醫生檢查、觸診、打針治療的配合程度,有的小孩連試體溫都產生牴觸與抗拒的行為。
第三難:問病史難。有的小孩因不會說話,或年齡偏小,難以表述自身的症狀與痛苦,因此其主訴與病史均得依靠家長觀察與描述為主,有時難失偏頗,影響醫生在短時間內作出客觀診斷。
第四難:配合檢查難。有的疾病要確診,務必要作各種檢查,需採集各種標本,抽血,某些醫技檢查專案要求屏氣、制動……小孩無法自主配合、影響檢查效果。
苐五難:治療難。遇到小兒輸液、靜脈給藥打頭皮針、輸氧、插管、導尿、穿刺、換藥、總是讓家長看了心疼心焦、給護士操作增添緊張、儘管滿頭大汗,還讓家屬因心痛怒目相對,惡語相向。
第六難:醫生難、當兒科醫生更難。多數病孩弱小抵抗力差,一旦病情危重,加雜有其它併發症,瞬間都有可能產生不可預測的結果與閃失,這時候不僅醫生難以面對家長“一百個為什麼”?甚至無止境地追責。
因此,諸多醫務人員不樂意從事兒科專業,導致兒科醫生常年奇缺的現象。藉此寄望家長在心痛自己生病孩子時,適度心疼為咱孩子治療而費盡心機的兒科醫生吧。
-
4 # 小豔的生活日記
難題是一個人又抱著孩子又要掛號又要交錢又拿著東西,東問西問一下醫生在那一層樓哪個辦公室,特別是小孩子哭的時候,左手拿著東西,一支手抱著娃,哭的聲音都想跟著娃一起哭。這種感覺很難受
-
5 # 中國傳統文化學術交流
小醫院害怕用到假藥,大夫的專業性也沒法考證。
大醫院裡問題太多了,各種排隊,名義專家,機器化驗,和機器治療,已經偏離了中國傳統醫學的道路。
看病難,看病貴,進了醫院跟進工廠一樣是為了完成任務,而不是治好病人,有醫德的好醫生不多了!
-
6 # 醫療百曉生
謝謝邀請,帶小孩看病的確會碰到很多問題,說起來就是一肚子苦水,比如常見的掛號難,尤其是一些專家號很難搶到;排隊久,基本上兒科門診都要排長隊;反覆跑,耗時長,基本上去醫院看病,一天時間就沒有了。這個現象在全國很普遍,這也是因為跟當前國內“兒科醫生”缺口20多萬有關,兒科醫生少,看診數量大,忙不過來所致。
排隊排隊,基本上看個病就耗一天時間每次我帶小孩去婦幼保健院,都需要提前幾天在網上預約好,如預約10點鐘的時間,可能到現場排隊要到10點半或者是11點,因為很多人排隊,且很多檢查過來看結果的。加上如果需要安排一些檢查專案,基本上是需要到下午來安排,大概是排隊、醫生診斷、排隊繳費、排隊檢查、排隊取結果、醫生看檢結果、開藥、排隊繳費,下來大半天就沒了。
掛號難,大醫院的專家號特難搶一般來說,大醫院的兒科醫生專家號都是非常少的,而且是一個禮拜只有兩天時間出診,所以都需要在其放號期內快速搶號,搶不到號只能等排期。即便是到了現場排隊掛號也是無用,有幾次我都是花錢在好大夫線上等移動醫療平臺上買了醫生空閒時間,才得以與醫生碰面複診的,真的很無奈,因為大醫院距離遠,等不起,只能花錢買時間。
住院難,床位極其短缺走廊都排滿小孩很容易因為感冒引起的肺炎,所以通常都會安排住院,但是不是說安排住院就會給你住的,而是要看醫院有沒有床位,有好幾次帶小孩去看病住院面臨沒有床位,走廊都排滿了,大冬天的只能挨風住著。有一次跑廣州婦兒醫院還在急診住了一夜,才安排到床位。當然還有其他很多難題,帶小孩看病真的很累,相信很多家長都有相似經歷。
昨天去醫院給小寶唄看病,然後醫生診斷為病毒性感冒,要輸液3次,第一天完事了,今天輸液第二次,還得排隊掛號,早上去晚了點,沒號了,排下午的號,一天的時間全用在醫院了,人性化感覺極差!
回覆列表
在中國,自己掌握一點醫學知識是必要的,建議選讀大專醫學教材,自學不是很難。因為,在中國,就醫很麻煩,小病排隊就能排除大病。一些感冒發燒之類,就別去醫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