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分二至”是傳統的二十四節氣中,非常重要的時間節點。秋分作為“二分”之一,自古便受到從官方到民間的重視,也形成了豐富的節氣民俗。這些民俗有些已經消失在歷史長河中,但也有些還存在於我們的身邊。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秋分的祭祀
在古代,二分二至作為重要的節氣,歷來為統治者所重視。早在周朝的時候,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習俗。我們今天熟知的中秋節,實際上最早就是由秋分的祭月節發展而來的。在今天的北京,還有日壇、月壇、天壇、地壇等公園,就是明清時期帝王們舉行祭祀的場所。
北京月壇公園
官方的祭祀行為自然也會影響到民間,讓大家都覺得在秋分這天祭月是很重要的事情。不過與官方祭祀有著一套規定繁瑣的禮儀規程不同,民間的祭月則表現出比較明顯的地方特色。
比如在《北京歲華記》裡面,就記載了老北京祭月的習俗。書中說:“中秋夜,人家各置月宮符象,符上兔如人立;陳瓜果於庭;餅面繪月宮蟾兔;男女肅拜燒香,旦而焚之。”
祭月節仕女圖
而在江浙一帶的杭州,習俗就有所不同。“每戶瓶蘭、香燭、望空頂禮,小兒女膜拜月下,嬉戲燈前,謂之‘齋月宮’。”此時民間還會供奉許多物品,但有趣的是,這些物品都做成了縮微的形式,像供奉的小財神,大不盈尺,並設有臺閣、几案、盤匝、衣冠、樂器等物,都縮小到寸餘,非常精緻。當地人稱之為“小擺設”。
中秋節最早是由秋分祭月發展而來
除了祭月之外,在古代的鄉村社會,在秋分這一天還會設立秋社,祭祀土地神。秋社是傳統鄉村社會的一件大事,規模甚至比春社還要隆重。除了奉上新收的農作物以祭祀土地神之外,秋社還是鄉里宗族一次大型的集會,大家一起飲酒、遊戲,或者請來戲班進行表演,有著強化血緣紐帶的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6月份,國家正式出臺檔案,從2018年開始,將每年的農曆秋分日,設立為“中國農民豐收節”,從國家層面將傳統秋社慶豐收的內容確立了下來。
浙江省清德縣農民豐收節
2、秋分的飲食民俗
秋天是收穫的季節。在如此美好的時候,怎麼能忘了吃呢?在中國嶺南的一些地方,秋分時節就有著“吃秋菜”的習俗。不過這個吃秋菜,倒不是為了美食,而是代表一種美好的祈願。
所謂的秋菜,實際上是一種嶺南地區生長的野莧菜,當地人稱之為“秋碧蒿”,細長嫩綠,大概有巴掌長短。當地人會在秋分這天上山去採摘秋菜,回家後和魚片一起熬成湯,稱為“秋湯”。嶺南地區有句民諺:“秋湯灌髒,洗滌肝腸。闔家老少,平安健康。”
野莧菜
當然,從科學的角度來說,這種野莧菜富含胡蘿蔔素、維生素C,有增強人體免疫力的功效。食“秋湯”也暗和了中醫秋天滋補的觀念,還是很有道理的。
3、秋分的娛樂、出行活動
秋高氣爽,丹桂飄香,秋天本就是出遊的好時節。秋分時節自然也少不了娛樂方面的民俗。
比如舊時候的農村,在秋分前後就有“說秋”的活動。這個說秋呢,其實類似於一種民間的曲藝專案。說秋人都是一些善言唱的民間藝人,被稱為“秋官”。每到秋分,秋官們就會挨家挨戶的上門去唱些與豐收有關的吉祥話,並送上“秋牛圖”,說得主家高興了還能得到賞錢。這個秋牛圖呢,是把二開的紅紙或者黃紙上,寫上二十四節氣,並畫上農夫牛耕的畫面的一種圖畫。
傳統的秋牛圖已經很難找到了,只能看個大概
再比如,在中國古代還有著秋分日“候南極”的習俗。《史記·曆書》裡面有“狼比地有大星,曰南極老人。老人見,治安;不見,兵起。常以秋分時候之於南郊”的說法。因為咱們國家在北半球,所以南極星一年之內只有秋分前後才能見到一次。同時,古代統治者認為南極星的出現是一種祥瑞,意味著天下太平。所以皇帝們會在秋分這天的早晨,帶領文武百官去南郊迎接南極星,逐漸地也就形成了秋分日“候南極”的習俗。
候南極在今天被商家玩出了新花樣
此外,舊時農村還有秋分“走社”的習俗。民諺有:“雞豚秋社,芋慄園收,李四張三,來而便留”。舊時農村多聚族而居,人口流動性很低,鄰里之間守望相助,關係比今天要親密的多。一年的辛勞,少不了鄉鄰的互幫互助。到了秋天,藉著豐收的喜悅,總要拿出些土產食品互相答謝一下。這也是舊時農村重要的一個交際活動。
“二分二至”是傳統的二十四節氣中,非常重要的時間節點。秋分作為“二分”之一,自古便受到從官方到民間的重視,也形成了豐富的節氣民俗。這些民俗有些已經消失在歷史長河中,但也有些還存在於我們的身邊。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秋分的祭祀
在古代,二分二至作為重要的節氣,歷來為統治者所重視。早在周朝的時候,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習俗。我們今天熟知的中秋節,實際上最早就是由秋分的祭月節發展而來的。在今天的北京,還有日壇、月壇、天壇、地壇等公園,就是明清時期帝王們舉行祭祀的場所。
北京月壇公園
官方的祭祀行為自然也會影響到民間,讓大家都覺得在秋分這天祭月是很重要的事情。不過與官方祭祀有著一套規定繁瑣的禮儀規程不同,民間的祭月則表現出比較明顯的地方特色。
比如在《北京歲華記》裡面,就記載了老北京祭月的習俗。書中說:“中秋夜,人家各置月宮符象,符上兔如人立;陳瓜果於庭;餅面繪月宮蟾兔;男女肅拜燒香,旦而焚之。”
祭月節仕女圖
而在江浙一帶的杭州,習俗就有所不同。“每戶瓶蘭、香燭、望空頂禮,小兒女膜拜月下,嬉戲燈前,謂之‘齋月宮’。”此時民間還會供奉許多物品,但有趣的是,這些物品都做成了縮微的形式,像供奉的小財神,大不盈尺,並設有臺閣、几案、盤匝、衣冠、樂器等物,都縮小到寸餘,非常精緻。當地人稱之為“小擺設”。
中秋節最早是由秋分祭月發展而來
除了祭月之外,在古代的鄉村社會,在秋分這一天還會設立秋社,祭祀土地神。秋社是傳統鄉村社會的一件大事,規模甚至比春社還要隆重。除了奉上新收的農作物以祭祀土地神之外,秋社還是鄉里宗族一次大型的集會,大家一起飲酒、遊戲,或者請來戲班進行表演,有著強化血緣紐帶的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6月份,國家正式出臺檔案,從2018年開始,將每年的農曆秋分日,設立為“中國農民豐收節”,從國家層面將傳統秋社慶豐收的內容確立了下來。
浙江省清德縣農民豐收節
2、秋分的飲食民俗
秋天是收穫的季節。在如此美好的時候,怎麼能忘了吃呢?在中國嶺南的一些地方,秋分時節就有著“吃秋菜”的習俗。不過這個吃秋菜,倒不是為了美食,而是代表一種美好的祈願。
所謂的秋菜,實際上是一種嶺南地區生長的野莧菜,當地人稱之為“秋碧蒿”,細長嫩綠,大概有巴掌長短。當地人會在秋分這天上山去採摘秋菜,回家後和魚片一起熬成湯,稱為“秋湯”。嶺南地區有句民諺:“秋湯灌髒,洗滌肝腸。闔家老少,平安健康。”
野莧菜
當然,從科學的角度來說,這種野莧菜富含胡蘿蔔素、維生素C,有增強人體免疫力的功效。食“秋湯”也暗和了中醫秋天滋補的觀念,還是很有道理的。
3、秋分的娛樂、出行活動
秋高氣爽,丹桂飄香,秋天本就是出遊的好時節。秋分時節自然也少不了娛樂方面的民俗。
比如舊時候的農村,在秋分前後就有“說秋”的活動。這個說秋呢,其實類似於一種民間的曲藝專案。說秋人都是一些善言唱的民間藝人,被稱為“秋官”。每到秋分,秋官們就會挨家挨戶的上門去唱些與豐收有關的吉祥話,並送上“秋牛圖”,說得主家高興了還能得到賞錢。這個秋牛圖呢,是把二開的紅紙或者黃紙上,寫上二十四節氣,並畫上農夫牛耕的畫面的一種圖畫。
傳統的秋牛圖已經很難找到了,只能看個大概
再比如,在中國古代還有著秋分日“候南極”的習俗。《史記·曆書》裡面有“狼比地有大星,曰南極老人。老人見,治安;不見,兵起。常以秋分時候之於南郊”的說法。因為咱們國家在北半球,所以南極星一年之內只有秋分前後才能見到一次。同時,古代統治者認為南極星的出現是一種祥瑞,意味著天下太平。所以皇帝們會在秋分這天的早晨,帶領文武百官去南郊迎接南極星,逐漸地也就形成了秋分日“候南極”的習俗。
候南極在今天被商家玩出了新花樣
此外,舊時農村還有秋分“走社”的習俗。民諺有:“雞豚秋社,芋慄園收,李四張三,來而便留”。舊時農村多聚族而居,人口流動性很低,鄰里之間守望相助,關係比今天要親密的多。一年的辛勞,少不了鄉鄰的互幫互助。到了秋天,藉著豐收的喜悅,總要拿出些土產食品互相答謝一下。這也是舊時農村重要的一個交際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