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北京三中很近,每天從這裡經過,有很多動人的故事。
北京市第三中學校的前身就是1724年建的清宗室右翼宗學堂,距今近300年了,是北京市辦學最長的學校之一,如今在北京西城富國街3號院,新中國成立以來出現了許多名人。
1724年(清朝雍正二年),建立的專收八旗子弟的右翼宗學堂。當時坐落在北京西單小石虎衚衕。椐考證,文學大師曹雪芹曾在這裡任“瑟夫”(師傅)供職十年,並在此構思了《紅樓夢》。康梁變法以後,清政府廢科舉辦學堂,1902年右翼宗學堂改為八旗右翼中學堂,校址由小石虎衚衕遷到受壁衚衕(現西四北四條)西口。
辛亥革命後,清改府被推翻,1912年9月改為“京師公立第三中學校”並搬至祖家街。
在祖家街3號,有一處清代府邸式建築青磚灰瓦雕樑畫柱,綠樹成蔭古色古香。這裡是明末清初叱吒風雲的人物祖大壽的官邸(祖大壽,遼東人,吳三桂的舅舅)。明末為錦州總兵歸順清朝後任正黃旗總兵。人民藝術家老舍先生1913年曾就讀於此。1950年學校改成“北京市第三中學”。
從清朝到新民主義革命,再到新中國成立,三中經過數次搬遷。尤其是新中國成立以來,三中留下了許多名人足跡:人民藝術家老舍;著名學者羅長培、於光運、徐城北;文藝名人人蘇民、藍天野、方成、董浩、鄧偉等;曲藝界名人馬季、笑林、石富寬、崔琦等都畢業於北京三中。
正於著名學界啟功先生為北京三中題詞:“起自雍朝世,人才輩輩強”。
我與北京三中很近,每天從這裡經過,有很多動人的故事。
北京市第三中學校的前身就是1724年建的清宗室右翼宗學堂,距今近300年了,是北京市辦學最長的學校之一,如今在北京西城富國街3號院,新中國成立以來出現了許多名人。
1724年(清朝雍正二年),建立的專收八旗子弟的右翼宗學堂。當時坐落在北京西單小石虎衚衕。椐考證,文學大師曹雪芹曾在這裡任“瑟夫”(師傅)供職十年,並在此構思了《紅樓夢》。康梁變法以後,清政府廢科舉辦學堂,1902年右翼宗學堂改為八旗右翼中學堂,校址由小石虎衚衕遷到受壁衚衕(現西四北四條)西口。
辛亥革命後,清改府被推翻,1912年9月改為“京師公立第三中學校”並搬至祖家街。
在祖家街3號,有一處清代府邸式建築青磚灰瓦雕樑畫柱,綠樹成蔭古色古香。這裡是明末清初叱吒風雲的人物祖大壽的官邸(祖大壽,遼東人,吳三桂的舅舅)。明末為錦州總兵歸順清朝後任正黃旗總兵。人民藝術家老舍先生1913年曾就讀於此。1950年學校改成“北京市第三中學”。
從清朝到新民主義革命,再到新中國成立,三中經過數次搬遷。尤其是新中國成立以來,三中留下了許多名人足跡:人民藝術家老舍;著名學者羅長培、於光運、徐城北;文藝名人人蘇民、藍天野、方成、董浩、鄧偉等;曲藝界名人馬季、笑林、石富寬、崔琦等都畢業於北京三中。
正於著名學界啟功先生為北京三中題詞:“起自雍朝世,人才輩輩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