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醫露
-
2 # zwyg小熊
嗯,臨床上術後便秘很普遍,現在市面上有一個凝膠潤腸通便器主要是針對術後便秘,產後便秘及成人兒童功能性便秘、老年人習慣性便秘。
-
3 # 泰利傑生物科技
什麼樣的生活方式和飲食容易導致便秘呢?
飲食中含有大量肉類和乳製品
加工食品中含有高脂肪和高糖
缺乏高纖維食物
沒有足夠的水及其他液體
酒精或咖啡因過多
缺乏運動
緩解便秘症狀,在這裡比較推薦的是可溶性膳食纖維(益體素),因為膳食纖維的主要原料來自天然玉米,無藥物和激素副作用,能夠促進腸道蠕動,軟化宿便,緩解便秘。同時膳食纖維能吸附腸道中的有害物質以便排出。產品無色無味,每次一條,10克左右,可以新增到水、牛奶、湯料等液體中飲用。建議便秘症狀消失後至少調理1個月。
臨床上大多患者在做完手術後都會出現或輕或重的便秘症狀,這是一個正常的現象。但是便秘是由多種疾病引起,包括功能性疾病和器質性疾病,不少藥物(抗抑鬱藥、抗癲癇藥、抗組胺藥、抗震顫麻痺藥、抗精神病藥等)亦可引起便秘。
術後便秘的原因1、精神心理因素
患者在做完手術後的彷彿階段情緒不高,意志消沉,處於緊張焦慮的狀態中,而這種高度集中的狀態會使得便意慢慢消失,久而久之導致便秘情況。及時有便意,在排便的時候擔心用力過大導致傷口裂開引起疼痛,不敢用力排便,有意延長排便間隔時間,減少排便次數,以減輕排便的痛苦。導致糞便在腸道乾燥累積,誘發便秘。
2、藥物影響
術後藥物的使用如(抗抑鬱藥、抗癲癇藥、抗組胺藥、抗震顫麻痺藥、抗精神病藥、解痙藥、鈣拮抗劑、利尿劑、單胺氧化酶抑制劑、阿片類藥、擬交感 神經藥、含鋁或鈣的抗酸藥、鈣劑、鐵劑、止瀉藥、非甾體消炎藥)的使用,恰恰會使得患者出現便秘的情況。
3、飲食不合理
術後患者由於懼怕排便疼痛和擔心傷口創面感染,一般會控制進食量,進食食物過於精細,缺乏粗纖維素,減緩腸蠕動,導致大便不能及時排出。
4、與生活方式有關
患者住院引起生活環境的改變, 患者術後臥床時間增多,活動量減少,造成腸蠕動減緩,糞便滯留腸道,水分大量被吸收,引起糞便乾燥和排便困難。
5、不習慣在床上排便
患者在術後需臥床,大多數患者不習慣在床上排便,導致人為抑制便意,結腸活動收到抑制,引起排便反射的刺激減弱或消失而導致便秘。
6、活動量減少
患者擔心傷口疼痛、擔心傷口處癒合等,儘量減少廠商活動量,導致全身代謝降低、腸蠕動減慢、糞便易累積而不易排出。
7、鎮靜止疼藥的使用
鎮靜止痛藥、鎮靜催眠藥可刺激胃腸道的收縮,增加胃腸張力,增強腸腔內壓,甚至引起胃腸痙攣;也可導致胃腸推進性蠕動減弱,胃內容物不易進入大腸,從而導致便秘;而止痛藥有中樞抑制作用,使大腦對正常排便反射引起的感覺刺激反應遲鈍而導致便秘。
緩解便秘的方法:1、心理干預
與患者積極溝通,做好健康宣教與心理疏導,減輕恐懼感和增強信心,消除因知識缺乏和不良情緒等原因抑制正常便意。病友現身說法,增強患者信心,形成良好的排便習慣。
2、飲食干預
(1)合理搭配飲食,術後術後1d~3d進食半流食,忌食牛奶、豆漿和酸奶等飲品,這些飲品容易導致腹脹。
(2)術後7d為促進創面癒合可適當增加肉類食品,改善營養狀況。還要適當增加含有植物纖維素較多的粗製蔬菜和水果,適當使用粗糙多渣的粗糧。
(3)患者多飲水,保證每 日2~3L液體的攝入量,而且堅持每天清晨空腹飲一杯淡鹽 水,晚上睡前一杯蜂蜜水,均有利於大便通暢。
(4)第五,飲食不能過飽,以免腹壓增加。少食肉類和動物內臟等高蛋白、高膽固醇 食物,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3、排便干預
儘可能在每日早餐後養成排便習慣,養成每天定時蹲廁所的習慣,有利於形成正常排便的條件反射。
4、活動量干預
在允許的條件下離床活動或做腹部按摩,適當運動促進直腸供血和腸蠕動,腹部按摩增加腹部壓力,刺激腸蠕動誘發便意和排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