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本昌談歷史
-
2 # 濤說精彩歷史
一、在唐宋、明初的古代漢語中,“姑娘”指父親的妹妹,“姑媽”指父親的姐姐,但“姑媽”並不常見。而現代漢語中,姑娘指“未出嫁的年輕女性”,與古代根本不同。同樣是高頻詞,此“姑娘”非彼“姑娘”
假設你穿越到大宋,在古色古香的家中醒來。身邊人滿臉堆笑,說介紹個“姑娘”給你認識,年少的你心中狂喜,期待一場美麗的邂逅,你是這樣想的:
(你心中的姑娘)
可實際見面的姑娘卻是這樣的,而且,你還被家人按著叩頭施禮:
(實際中的姑娘)
不相信,請看成書在元末明初《水滸傳》的白話原文。(第四十八回 “解珍解寶雙越獄 孫立孫新大劫牢”)
解珍道:“我有個姐姐,是我爺面上的,與孫提轄兄弟為妻,見在東門外十里牌住。他是我姑娘的女兒,叫做每大蟲顧大嫂,開張酒店,家裡又殺牛開賭。孫新孫立的姑娘是我母親;以此,他兩個又是我姑舅哥哥。央煩你暗地寄個信與他,把我的事說知,姐姐必然自來救我。”
亂不亂?母大蟲顧大嫂,“是解珍姑娘的女兒”?孫新孫立的姑娘,怎麼又成了解珍的母親?
其實換一種方式翻譯,把“娘”理解成“母”,即母親一輩的,就容易懂了。
解珍道:“我有個姐姐,是我爺面上的,與孫提轄兄弟為妻,見在東門外十里牌住。他是我“姑母”的女兒,叫做每大蟲顧大嫂,開張酒店,家裡又殺牛開賭。孫新孫立的“姑母”是我母親;以此,他兩個又是我姑舅哥哥。央煩你暗地寄個信與他,把我的事說知,姐姐必然自來救我。”
原來,古漢語單字為詞,姑娘=姑+母,是兩個詞,因此一般指“年長的婦女”,特別指父親的妹妹;而從明中期、到清朝,繼續了漢語由“單音詞到多音詞的總趨勢”,姑娘才開始指“年輕的少女”。
例證就是,四大名著中,成書較早的《三國演義》沒有姑娘一詞;而《水滸傳》中,姑娘依然指年長的婦女;而到了明朝中頁的《西遊記》中,出現了姑娘指年輕婦女的情況(第八十二回“ 奼女求陽 元神護道”);到了清朝的《紅樓夢》,姑娘就同現代漢語的意思了。
再回顧重點,從古漢語到現代漢語,經歷了“單音詞到多音詞”的總趨勢;體現在“姑娘"這一詞,也從“年長婦女”指向了“年輕少女”。
二、“姑媽”這個詞在古代詞頻不高,明清開始出現的“姑媽”一詞,就是指父親的姐姐或妹妹,與現代漢語意義相同。
回覆列表
一, 古代“姑媽”和“姑娘”這兩個稱謂都是對父親姊妹的稱呼,區分在於對父親的姐姐(姊)稱呼"姑媽”,對父親的妹妹稱呼"姑娘”,以示與父親年齡上的大小之別。到了後來,姑媽和姑娘統稱為姑媽,"姑娘”稱謂的含義完全以原意中脫離出來,成了未婚女子的代稱。
二,"姑媽”這一稱謂一般流行於東北及南方,山東丶河南等中源一帶管姑媽叫"姑"或“姑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