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動對人體各系統的影響:
(1)引起腦電圖改變;條件反射潛伏期改變;交感神經功能亢進;血壓不穩、心律不穩等;面板感覺功能降低,如觸覺、溫熱覺、痛覺,尤其是振動感覺最早出現遲鈍。
(2)40~300Hz的振動能引起周圍毛細血管形態和張力的改變,表現為末梢血管痙攣、腦血流圖異常;心臟方面可出現心動過緩、竇性心律不齊和房內、室內、房室間傳導阻滯等。
(3)握力下降,肌電圖異常,肌纖維顫動,肌肉萎縮和疼痛等。
(4)40Hz以下的大振幅振動易引起骨和關節的改變,骨的X光底片上可見到骨貿形成、骨質疏鬆、骨關節變形和壞死等。
(5)振動引起的聽力變化以125~250Hz頻段的聽力下降為特點,但在早期仍以高頻段聽力損失為主,而後才出現低頻段聽力下降。振動和噪聲有聯合作用。
擴充套件資料
影響振動作用的因素是振動頻率、加速度和振幅。人體只對1~1000Hz振動產生振動感覺。頻率在發病過程中有重要作用。30~300Hz主要是引起末梢血管痙攣,發生白指。頻率相同時,加速度越大,其危害亦越大。振幅大,頻率低的振動主要作用於前庭器官,並可使內臟產生移位。
人對振動的敏感程度與身體所處位置有關。人體立位時對垂直振動敏感;臥位時對水平振動敏感。有的作業要採取強制體位,甚至胸腹部或下肢緊貼振動物體,振動的危害就更大。加工部件硬度大時,工人所受危害亦大,衝擊力大的振動易使骨、關節發生病變。
振動對人體各系統的影響:
(1)引起腦電圖改變;條件反射潛伏期改變;交感神經功能亢進;血壓不穩、心律不穩等;面板感覺功能降低,如觸覺、溫熱覺、痛覺,尤其是振動感覺最早出現遲鈍。
(2)40~300Hz的振動能引起周圍毛細血管形態和張力的改變,表現為末梢血管痙攣、腦血流圖異常;心臟方面可出現心動過緩、竇性心律不齊和房內、室內、房室間傳導阻滯等。
(3)握力下降,肌電圖異常,肌纖維顫動,肌肉萎縮和疼痛等。
(4)40Hz以下的大振幅振動易引起骨和關節的改變,骨的X光底片上可見到骨貿形成、骨質疏鬆、骨關節變形和壞死等。
(5)振動引起的聽力變化以125~250Hz頻段的聽力下降為特點,但在早期仍以高頻段聽力損失為主,而後才出現低頻段聽力下降。振動和噪聲有聯合作用。
擴充套件資料
影響振動作用的因素是振動頻率、加速度和振幅。人體只對1~1000Hz振動產生振動感覺。頻率在發病過程中有重要作用。30~300Hz主要是引起末梢血管痙攣,發生白指。頻率相同時,加速度越大,其危害亦越大。振幅大,頻率低的振動主要作用於前庭器官,並可使內臟產生移位。
人對振動的敏感程度與身體所處位置有關。人體立位時對垂直振動敏感;臥位時對水平振動敏感。有的作業要採取強制體位,甚至胸腹部或下肢緊貼振動物體,振動的危害就更大。加工部件硬度大時,工人所受危害亦大,衝擊力大的振動易使骨、關節發生病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