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2792362385356555
-
2 # 立聰堂常州
你好 電子耳蝸好還是助聽器好?
人工耳蝸是三類醫療器械,分為外部處理器和植入體兩部分,植入體需要手術植入。大概的工作原理是外部處理器接受聲音後處理,發射訊號到植入體,植入體通過電流直接刺激聽神經。”電“刺激,是聽到聲音的途徑。人工耳蝸是人類歷史上個完全替代一個器官的”人工器官“。人工耳蝸是“人工耳”,替代耳朵。
助聽器是一個放大器,不過因為聽力損失不是線性的,所以目前更多用的是數字式助聽器,不是簡單放大,而是有的頻率損失嚴重就放大多一些,有的頻率損失小就小一點。這樣助聽器就可以有效補償聽力。還是對聲音進行放大處理,通過鼓膜、聽骨鏈、耳蝸、聽神經到達大腦,算是耳朵的“增強裝置”。
理論和實踐已經證明,目前絕大部分的感覺神經性聾是無法單純依靠醫療的手段達到治癒目的的,為聽障兒童配戴助聽器或植入人工耳蝸,再輔以規範的聽覺言語康復訓練才是讓他們走出無聲世界、融入主流社會的唯一科學有效的方法。但同樣使用了助聽器或人工耳蝸,採取了同樣訓練措施的不同個體,康復效果卻會有很大的差別。這說明助聽器和人工耳蝸的作用不但與驗配和植入的水平有關,與它們正確使用也有著極大的關係。為此在這些助聽裝置的使用上,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一、做好“晨檢”:
所謂“晨檢”指得是早晨起床後對助聽器和人工耳蝸的工作狀態進行檢查。檢查的內容主要有:
(1)電池電壓是否達到規定的要求:
只有電池電壓在額定狀態下,助聽器和人工耳蝸才能發揮至大的作用。檢查的至好方法是使用電壓測試儀,如果發現電壓達不到額定的要求則需要及時更換。
如無法保證對電池效能進行有效的監控,可採取定期更換電池的方式保證助聽的效果。
(2)助聽器發出的聲音是否正常?
有時儘管電池電壓正常,但受助聽器本身工作狀態和耳模導聲孔通暢度的影響,助聽器的放大和輸出也會產生變化。例如北方的冬季,室內外溫差較大,助聽器的耳鉤和耳模導管中很容易出現水蒸汽,導致助聽器沒有聲音或聲音異常;還有的小兒外耳道中的耵聹較多,容易將耳模聲孔阻塞,影響聲音的傳導,需引起特別的注意。因此每天早上,家長或老師要用助聽器專用聽筒,監聽助聽器發出的聲音是否正常,如有異常需及時查詢原因,進行處理。
(3)是否有反饋嘯叫?
戴上助聽器後,出現反饋嘯叫的主要原因是耳模配戴不到位,沒有讓耳模與相應部分充分吻合好,此時只需按步驟重新配戴即可。出現嘯叫的第二個原因是隨著小兒年齡的增長,耳廓變大,耳模相對變小,兩者之間不相吻合,密封程度降低,解決的辦法是更換新耳模。引起助聽器嘯叫的第三個原因是助聽器耳鉤或耳模耳鉤有裂痕,也有可能是耳模膠管與耳鉤銜接不好,聲音在傳導過程中出現洩漏。需要對耳鉤或膠管進行更換。助聽器的嘯叫,不但影響配戴者自己對聲音的聽取,還會對其他兒童的聽取產生影響,需及時處理。
(4)小兒對聲音聽取的敏感度有無變化?
有許多原因會導致小兒出現一過性聽力下降,如不能及時發現,會影響一整天的學習效果。因此每天早上,戴好助聽器或人工耳蝸後要檢查孩子對聲音的聽取狀況。至簡單的方法還是讓他聽取並複述a、i、u、m、s、sh六個英語字母的發音,如能準確複述,則說明聽力補償效果基本滿意,如有異常,要查詢原因,必要時要會同聽力康復專業人員共同解決。
因為受年齡的影響,特別是初次配戴助聽器的幼兒對聲音的認識並不深刻,對以上助聽器或人工耳蝸工作狀態的異常改變不敏感或不能表述,如果不做好晨檢,不能發現問題並及時糾正,助聽裝置的作用就得不到正常發揮,不但浪費了寶貴時間,有時還會造成更嚴重的聽力損傷。
二、聽覺和言語訓練的環境要相對安靜
感覺神經性聾導致的聽力障礙,不僅僅是聽覺敏度的下降,至主要的是聽覺解析度的下降。在安靜環境下,助聽器和人工耳蝸的作用可以得到很好的發揮。但在嘈雜環境裡,噪聲干擾了對言語聲的聽取,就會出現聽得見但聽不清的現象。因此在進行聽覺和言語訓練時,特別是初期,要儘量選擇安靜的環境。等小兒有了豐富的正確的聲音概念後,抗噪音干擾的能力就會大大提高,環境的影響就不那麼重要了。
三、注意助聽器聽取的至佳距離
因為受到眾多因素的影響,使用麥克風輸入方式時,助聽器和人工耳蝸的至佳距離在兩米之內,超過這個距離,助聽效果會大打折扣。因此在教聾兒學習說話時,老師(家長)和孩子之間的距離不能超過兩米。同時還要注意,如果小兒只是配戴一隻助聽器或一耳植入了人工耳蝸時,應儘量在助聽器配戴耳或人工耳蝸植入耳一側與他交流。
四、人工耳蝸植入後,另一耳要堅持配戴助聽器
對於聽力的改善來說,人工耳蝸比助聽器有著更多的優點,因此一些一耳已經植入了人工耳蝸的孩子的家長,就會放棄對另一耳殘餘聽力的開發和利用。這是一種錯誤的認識,按照常規一耳植入人工耳蝸,另一耳只要有殘餘聽力就一定要堅持配戴助聽器,這對於聲源方向的定位、噪聲條件下的聽取有著極大的幫助,更重要的是可以防止非責任耳“聽覺剝奪”的發生。
五、學會使用“T”檔
助聽器和人工耳蝸的聲音輸入方式至少有“M”和“T”兩種,其中 “M”為麥克風輸入方式,在此方式下,麥克風就可以直接將外界的聲訊號變換成電訊號進行放大,這是至常用的一種方式。而“T”表示磁電感應輸入方式,在這種方式下,助聽器和人工耳蝸不能直接對外界的聲音進行放大,而是通過內部的感應線圈切割磁場中的磁力線產生電流後再進行放大。它必須依賴於磁場的存在,因此磁場的建立是助聽器和人工耳蝸作用發揮的關鍵。發達在公共建築設施的設計和建造上已充分考慮到這些問題,預先在牆壁或地板內埋置了感應線圈,在一定範圍內只要將“T”擋開啟,無論距離多遠,均可清楚的聽到聲源發出的聲音。在中國目前還沒有做到這一點,還需要利用一些特殊裝置才能充分發揮“T”擋的作用。其中至常用的是磁電感應裝置。該裝置可以在一定範圍(一般為30-50m2)內產生一個磁力線均勻的磁場,在這個範圍內的任何位置,只要使用“T”擋,就可以收聽到來自這些音響裝置發出的聲音,加大了助聽器和人工耳蝸的有效距離,擴充套件了孩子學習的空間。同時由於這時助聽裝置接收到的只是進入該裝置的聲訊號,周圍環境的其他雜音不被放大,因此聲音的清晰度比通過“M”檔輸入的要高的多。
六、爭取使用無線調頻(FM)系統
我們雖然遠離廣播電臺,但通過收音機可以清楚地收聽到電臺播出的節目,這是因為電臺可以以調頻的形式將聲音訊號發射到空中,而只要收音機的接受頻率與電臺播放節目的頻率一致,無論距離多遠均可以收聽到電臺的聲音。同樣的道理,如果我們用一特定的發射器將聲音訊號象電臺一樣以某種特定的頻率播出,而只要在助聽器或人工耳蝸上安裝一個調頻接收器,同樣可以清晰地接收到這個訊號。目前這種裝置已經被廣泛應用。並且隨著技術的改進,發射器和接收器的體積越來越小,效能越來越好。無線調頻系統的至大優點是增大了聲訊號的強度,降低了噪聲的強度,通過信噪比的變化增加了言語聲的清晰度,有利於語言的學習。另外它還解決了距離對助聽效果產生影響的問題。在發射器功率滿足的前提下,只要教師或家長佩帶了發射器,佩帶了接受器的聾兒無論在何處均可以清晰地聽到他們的聲音。與磁電感應裝置一樣,它可以用在一對一的家庭訓練中,也可以用在一對多個的集體訓練中。
-
3 # 醫學微視
主講人:李永新——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耳科主任 主任醫師 醫學博士 博士生導師;中華醫學會耳鼻咽喉科學分會耳科學組委員;中國醫師學會耳科學組副組長;中國殘聯聽力言語康復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耳聾專家委員會副主任 ;國家及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評審專家;《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誌》編委。
-
4 # 海z聲
助聽器和耳蝸都是針對聽力有損失的人群,一般來講聽力損失不重,只要配助聽器就可以解決問題的,不建議耳蝸。只有極重度,重度聽損助聽器干預沒有效果才考慮耳蝸。
-
5 # 世莉一號
人工耳蝸是一種電子裝置,由體外言語處理器將聲音轉換為一定編碼形式的電訊號,通過植入體內的電極系統直接興奮聽神經來恢復或重建聾人的聽覺功能如果聽力損失不是特別嚴重的話,可以選擇助聽器。
從語言溝通人員交際等等方面可以看出聽力對人來講是很重的。
人工耳蝸從各個方面都要高出助聽器一籌,但是通常如果戴助聽器沒有什麼反應的,沒有手術禁忌症等等情況下我們建議他去配人工耳蝸。
一般情況還是建議佩戴助聽器,一個是價格的原因,還有就是人工耳蝸要求比較高。
-
6 # 13786949021
你好,通常助聽器選配是根據聽力損失來選配的,如果聽力損失達到了極重度聽損,戴助聽器無效了,再選擇做人工耳蝸,
-
7 # 立聰堂泉城廣場店
你好,助聽器好還是耳蝸好?
首先,兩者都是幫助聽損患者的輔助工具,要根據聽損患者的實際情況評估後決定。兩者補償的頻率不一樣,建議到專業的驗配機構詳詢。
-
8 # HYSOUND濟南
看聽力損失多重,以及年齡,聽損不重可選配助聽器,聽力極重可選擇人工耳蝸。可以到驗配中心進行免費聽力檢測諮詢。
-
9 # Larry0102
如果是老年人首選助聽器。兒童的話如果雙耳都是極重度聽力損失可選擇人工耳蝸,但也應聽取醫生建議,比如如果有聽神經細小的話語言康復的效果不會很理想。而且一隻做了人工耳蝸,也建議另一側佩戴助聽器,保護殘餘聽力。如果是輕度至中度聽力損失的話,助聽器是很好的選擇。
-
10 # 使用者3196978270845751
人工耳蝸是一種電子裝置,由體外言語處理器將聲音轉換為一定編碼形式的電訊號,通過植入體內的電極系統直接興奮聽神經來恢復或重建聾人的聽覺功能如果聽力損失不是特別嚴重的話,可以選擇助聽器。
從語言溝通人員交際等等方面可以看出聽力對人來講是很重的。
人工耳蝸從各個方面都要高出助聽器一籌,但是通常如果戴助聽器沒有什麼反應的,沒有手術禁忌症等等情況下我們建議他去配人工耳蝸。
一般情況還是建議佩戴助聽器,一個是價格的原因,還有就是人工耳蝸要求比較高。
回覆列表
人工耳蝸是由體外言語處理器將聲音轉換為一定編碼形式的電訊號,通過植入體內的電極系統直接興奮聽神經來恢復、提高及重建聾人的聽覺功能的裝置。能將聲音訊號轉化為聽神經能識別的電訊號,是用於治療至極重度耳聾的常規方法。
助聽器是一個小型擴音器,把原本聽不到的聲音加以擴大,再利用聽障者的殘餘聽力,使聲音能送到大腦聽覺中樞,而感覺到聲音。助聽器是聲音放大器。
人工耳蝸和助聽器的價格差異很大,但並不矛盾。配助聽器不起作用的重度極重度聾患者當然建議選擇人工耳蝸,再好的助聽器作用都不大,任何高頻音在患者面前好比靜音。
2配助聽器前後存在聽力持續下降情況的建議選擇人工耳蝸,選擇人工耳蝸省事且可以節約一筆佩戴助聽器的費用。
3助聽器要在認真聽的環境下才能聽清的建議堅持用助聽器,助聽器只是外部佩戴,無傷害,不會有併發症,不考慮費用的情況,而人工耳蝸手術植入是不可逆的,後期只能更換人工耳蝸且有併發症風險。
4人工耳蝸植入費用單側高達每個十幾萬-二十幾萬不等,助聽器每個幾千-4萬5萬不等,有殘餘聽力可以配助聽器能起作用的建議選助聽器,目前市面上有助聽器租賃服務,可以採用先租後買試效果或再選擇人工耳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