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好看美劇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此句出自於《般若波羅密多心經》。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簡稱心經,是在中國流行最廣泛的佛經.據說這是觀音菩薩和舍利佛的一段對話.在佛學界,對心經的評價是很高的.認為心經是佛經的總括,讀懂了心經,讀佛經就入門了.  佛法中這句話基本要闡述的是萬物本空的理念,原是要使我們瞭解萬事本無其永恆的體現,一切皆將壞散,教我們不要對萬物起執情,而使身心不得自在。結果有些人談空卻又戀空,其實戀取世事和戀空並無分別,同樣是執取而不放。戀空的人棄絕一切以求一個空字,最後還是有一個“空”的意念無法除去。殊不知萬事萬物本空,棄與不棄都是空的,有棄絕的念頭便已不空,愛空的念頭已是“有”了。說明了色和空是不相礙而相同的。執著於色的人不明白“色即是空”,執著於空的人也不明白“空即是色”。  還有句話曰“耽靜反為靜縛”,不知大家聽過沒。也是同樣的道理。靜並不是教人躲到安靜的地方,不聽不想,那樣等於用一個靜字將自己束縛住,動彈不得,又有什麼好呢?真正的靜是心靜而非形靜,是在最忙碌的時候,仍能保持一種靜的心境,不被外物牽動得心煩氣躁。我很欣賞這句話,同時也在參悟此種心境。覺得在塵囂之中保持著心的靜境,豈不比那些寂靜中虛度時日,或是身在寂靜心不寂靜的人更有意韻嗎?  ‘色"是指有形質的一切萬物。此萬物為因緣所生,並非本來實有,因此其當體是空。此謂之‘色即是空"。  【五蘊】  指色、受、想、行、識。  【空即是色】  指人間之物質、身體本系空無實體,而由地、水、火、風四大和合而成,故稱空即是色;四大若離散,則復歸空無,故稱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並非析色見空,而系體達色之當體即空之故,空者亦非意味斷滅,即有即空方是真空。此真空既為有,故必不異於有,以空即是有,而說空即是色。  指真空不異於色法,空的當體即是色。  可以理解為:以物質為表象的世界其實質是空無所有的,而所謂"空無所有"是依心起解的。  所以色即是空--相對人的認識的表象世界是空的,而空的表現形式是依附於心(例:人)的認識的--空即是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般 若 心 經》  [唐]玄奘法師譯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香、聲、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捶,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磐。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熱水燙腳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