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429062854820

    聽說住二層好,也有的喜歡住一樓,有的想住十八層,更難理解的是:有的想住農田的大棚裡。真是百人百姓百脾氣,很難理解別人怎麼想的。

  • 2 # 散淡山人丁德芳

    樓上樓下,電燈電話。這是我小時候。官方對未來生活的描述。1958年開始興建的桶子樓引起了人們的豔羨。那時,能住樓房,是身份的象徵。官民的區分是很明顯的。即使是樓房,也有明顯的等級。所謂的:一樓髒,二樓亂,三樓四樓住高幹,五樓六樓死了算。而普通的人,或是住貧民窟,或是工人新村。能有個寬敞點的住房,是人們的奢望。三四代人擠在十幾平米的小屋裡,艱難地生活著。改革開放後,有了商品房的概念。後來又有了按揭貸款的概念。當時,人們並未聞風而動,而是仍然等待著公家的分房。所以,房價不高。就是特大城市,不過千元左右。10萬上下一套兩居室。那時,人們的月收入普遍在三五百元。千元以上收入是高的。我就是在那時按揭貸款買了一套房。廚房,廁所,客廳臥室一應俱全。從租房到有自主房,高興程度可想而知。生活方便多了。也安靜多了。關起門來,自由天地,無拘無束。倒是沒有什麼金絲雀的感覺。反倒是再也不用跑幾百米遠去排隊上公廁,看人們的大屁股了。再也不用天天點煤球爐子,而且輕輕一按煤氣灶,就可以做飯了。方便了很多,輕鬆了許多,自由了許多。現在,又興起高層電梯房。居住環境不斷改善。隨著老小區居住環境不斷地變髒變亂,設施陳舊,交通擁堵,關鍵是我老了,嚮往清新的空氣,優美的環境,清靜的小區和街道。於是我搬家了。由城市區搬到市郊區。樓下就是一座公園,綠色蔥蔥,亭臺樓閣,小橋流水。雖然樓層高了,還是沒有金絲雀的感覺。生活越來越好,古稀之年的我,似乎忘了年紀已高,死之將至。仍然興致盎然地生活著。借題發揮,說了許多閒話。活著真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英語作文我最喜歡的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