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聖光獻皇后曹氏(1016-1079),河北真定靈壽(今靈壽)人,樞密使周武惠王曹彬之孫也。性慈儉,重稼穡,常于禁苑種穀、親蠶,善飛帛(白)書。
宋庠曾評價:“今天下言諸侯王世家者,以曹為首。”
魯國公曹彬,先後參與平定後蜀、南唐、北漢等,官至樞密使、諡‘周武惠王’。
歐陽修:“曹武惠王斌,國朝名將,勳業之盛,無與為比。”
宋真宗:“國朝將相家,能以身名自立,不墜門閥者,唯李昉、曹彬爾。”
明道二年(1033),宋仁宗郭後被廢,幽居長寧宮。十八歲的曹氏詔聘入宮。
景祐元年(1034),九月立為皇后。
慶曆八年(1048)閏正月,帝將以望夕再張燈,後諫止。
(1063)三月,仁宗夜暴疾,崩,後悉斂諸門鑰置於前,召皇子(趙曙)入。及明,宰臣韓琦等至,奉英宗(趙曙)即位,尊曹後為皇太后。
帝(英宗)感疾,請權同處分軍國事,御內東門小殿聽政。大臣日奏事有疑未決者,則曰"公輩更議之",未嘗出己意。頗涉經史,多援以決事。中外章奏日數十,一一能紀綱要。檢柅曹氏及左右臣僕,毫分不以假借,宮省肅然。
明年夏,帝疾益愈,即命撤簾還政,帝持書久不下,及秋始行之。
(1067),神宗立,尊為太皇太后,名宮曰慶壽。帝致極誠孝,所以承迎娛悅,無所不盡,…
初,王安石當國,變亂舊章,後乘間語神宗,謂祖宗法度不宜輕改。
蘇軾以詩得罪,下御史獄,人以為必死。後違預中聞之,謂帝曰:"嘗憶仁宗以制科得軾兄弟,喜曰:"吾為子孫得兩宰相。"今聞軾以作詩繫獄,得非仇人中傷之乎?捃至於詩,其過微矣。吾疾勢已篤,不可以冤濫致傷中和,宜熟察之。"帝涕泣,軾由此得免。
晚得水疾,侍醫莫能治。
元豐二年(1079)冬,元豐二年冬,疾甚,帝視疾寢門,衣不解帶。旬日崩,年六十四。與宋仁宗趙禎合葬永昭陵,諡號為“慈聖光獻皇后”。
慈聖光獻皇后曹氏(1016-1079),河北真定靈壽(今靈壽)人,樞密使周武惠王曹彬之孫也。性慈儉,重稼穡,常于禁苑種穀、親蠶,善飛帛(白)書。
宋庠曾評價:“今天下言諸侯王世家者,以曹為首。”
魯國公曹彬,先後參與平定後蜀、南唐、北漢等,官至樞密使、諡‘周武惠王’。
歐陽修:“曹武惠王斌,國朝名將,勳業之盛,無與為比。”
宋真宗:“國朝將相家,能以身名自立,不墜門閥者,唯李昉、曹彬爾。”
明道二年(1033),宋仁宗郭後被廢,幽居長寧宮。十八歲的曹氏詔聘入宮。
景祐元年(1034),九月立為皇后。
慶曆八年(1048)閏正月,帝將以望夕再張燈,後諫止。
(1063)三月,仁宗夜暴疾,崩,後悉斂諸門鑰置於前,召皇子(趙曙)入。及明,宰臣韓琦等至,奉英宗(趙曙)即位,尊曹後為皇太后。
帝(英宗)感疾,請權同處分軍國事,御內東門小殿聽政。大臣日奏事有疑未決者,則曰"公輩更議之",未嘗出己意。頗涉經史,多援以決事。中外章奏日數十,一一能紀綱要。檢柅曹氏及左右臣僕,毫分不以假借,宮省肅然。
明年夏,帝疾益愈,即命撤簾還政,帝持書久不下,及秋始行之。
(1067),神宗立,尊為太皇太后,名宮曰慶壽。帝致極誠孝,所以承迎娛悅,無所不盡,…
初,王安石當國,變亂舊章,後乘間語神宗,謂祖宗法度不宜輕改。
蘇軾以詩得罪,下御史獄,人以為必死。後違預中聞之,謂帝曰:"嘗憶仁宗以制科得軾兄弟,喜曰:"吾為子孫得兩宰相。"今聞軾以作詩繫獄,得非仇人中傷之乎?捃至於詩,其過微矣。吾疾勢已篤,不可以冤濫致傷中和,宜熟察之。"帝涕泣,軾由此得免。
晚得水疾,侍醫莫能治。
元豐二年(1079)冬,元豐二年冬,疾甚,帝視疾寢門,衣不解帶。旬日崩,年六十四。與宋仁宗趙禎合葬永昭陵,諡號為“慈聖光獻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