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只玩亞瑟看看

    泥和沙是兩類事物, 但是人們習慣地常把它們聯在一起, 統稱為泥沙。泥沙與人們生活休慼相關, 歷來受到人們的關注, 近代以來,紛紛設立一些以泥沙為物件的學術機構進行實驗研究, 甚至一次又一次地召開聲勢浩大的國際會議來探討泥沙的奧秘。

    那麼何為泥? 何為沙? 中國的《康熙字典》曾作出過極為簡明的解釋: 泥, 水和土也; 沙, 水散石也。從離不開“水”字的角度來看, 二者是有聯絡的, 問題卻又轉移到“何為土, 何為石”上來了。在日常用語裡, 人們不難體味到泥與沙的微妙區別。比如, “一盤散沙”是比喻不抱團結的;“削鐵如泥”可見泥是軟弱的代表;“爛醉如泥”說明了泥的可塑性;“泥牛入海”說明了泥的團結也有限度, 一旦散成個體,泥與沙就沒有什麼不同了。

    但比喻終究算不得科學, 它欠缺嚴謹的品質。在專門討論泥沙問題的領域裡, 泥和沙是有嚴格的界線的, 而且並不計較它們各自是由什麼成分構成的, 唯一的尺度就是它們顆粒的直徑。這是因為, 泥沙的物理化學特性、水力學特性都同它們的顆粒大小息息相關。因此, 在一幅泥沙分類圖上, 赫然以0.05毫米為界, 把顆粒直徑大於此者劃歸為“沙”類, 顆粒直徑小於此者劃歸為“泥”類, 此外,當顆粒直徑大到2.0毫米以上則為“石”, 小於0.0002毫米的又為“膠粒”了。實際取一杯天然狀態下的泥土來看, 顆粒肯定極不均勻, 既包含有泥粒, 也包含有沙粒, 正如俗話所說總是“泥沙俱下,魚龍混雜”。

    那麼,又該如何進一步分析它們呢?對於複雜組成的泥土, 首先是要把各種粒徑所佔百分數分析清楚, 即進行行家所說的“顆粒分析”(有時簡稱為“顆分”)。這裡用得著各種大大小小孔徑的篩子, 或長長的玻璃的粒徑計、移液管等。有了顆分結果,按照顆粒組成情況, 對號入座, 查對有關圖表就能很快地定出所測定泥土的分類名稱, 比如輕壤土、沙質黏(不能寫成“粘”)土等等。在實驗室做出這一系列準確的分析, 十分麻煩,要花費很多時間。

    在野外現場, 有時時間不容許仔細分析,卻又要得出一個初步的感性認識,許多有經驗的技術人員會憑著熟練的雙手, 較快地,但是非常粗略地,鑑別出泥土的質地來。比如,將泥土弄溼潤均勻以後, 用手搓捻:搓不成團的, 肯定是沙質較多的;能搓成3釐米粗細的長條的, 但是彎不成3釐米圓圈的, 大致是泥、沙參半的泥土;如果搓成再細一些的條也不斷, 壓扁以後還沒有裂紋的, 肯定是泥類裡面的最細膩的“富強粉”了 。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PS跟AI哪個更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