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婚姻咯沒咯咯哦

    常熟位於江蘇省南部,是由蘇州市代管的縣級市。常熟市,常熟市簡稱虞、虞城,又稱江南言子故里,古稱琴川、海虞、南沙等,因“土壤膏沃,歲無水旱之災”得名“常熟”,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常熟地處江南水鄉,素有“江南福地”的美譽,是吳文化發祥地之一。位於江蘇省東南部,北瀕長江,與南通市隔江相望,東鄰太倉市,南接崑山市、蘇州市相城區,西連江陰市、無錫市錫山區,西北與張家港市接壤。境域南北距 37 千米,處北緯 31°31′~31°50′,東西寬 49 千米,處東經 120°33′~121°03′,國土面積 1276.32 平方千米(含所屬長江水域面積)。市人民政府所在地為虞山街道金沙江路8號。截至2019年6月,全市有建制鎮8個,街道辦事處6個,林場1個;另有國家級開發區2個,省級開發區1個,國家級專業市場1個,工業園區2個,本科院校1所。殷商時稱荊蠻之地。商初,邑人巫咸為商太戊帝宰相,其子賢為商祖乙帝宰相。商代末,周族君長古公亶父之子太伯、仲雍南奔至吳,與當地民眾融合,建立勾吳。常熟地方為勾吳北境。周代初,仲雍曾孫周章在吳繼位,受周王加封,列為諸侯。常熟地方屬吳國。春秋戰國時,越滅吳、楚滅越、秦滅楚,常熟境域先後屬越、楚、秦。秦至西晉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設立會稽郡於蘇州,下屬吳縣,常熟屬之。西漢景帝前元時期(公元前156~前150年),常熟地方建虞鄉,隸會稽郡吳縣。東漢常熟地方東北建南沙鄉,隸吳郡吳縣,設司鹽都尉(相當於副縣級)。三國吳黃武年間(222~229),虞鄉設虞農都尉。西晉太康二年(281),毗陵郡置暨陽縣,南沙鄉割屬暨陽縣。西晉太康四年(283),以虞鄉設定海虞縣,縣治設海虞城(今虞山鎮古城區),隸於吳郡。為常熟境域有縣治之始。東晉至民國 東晉鹹康七年(341),撤司鹽都尉署,以南沙鄉建立南沙縣,隸於晉陵郡。南朝齊永泰元年(498),海虞縣北境設定海陽縣,隸於晉陵郡。南朝梁大同六年(540),南沙縣地置常熟縣,縣治設南沙城(今福山),隸於信義郡(郡治在今崑山市),是為常熟縣名之始。隋開皇(589~600)年間,廢信義郡,以海陽、興國、海虞等縣併入常熟縣,縣治設南沙城,隸屬於蘇州。開皇九年(589),以常熟縣置常州,設常州理。旋移常州理於晉陵縣。常熟復為縣,隸於蘇州。元元貞元年(1295),常熟縣升為常熟州。至明洪武二年(1369),常熟州復為縣。明弘治十年(1497),朝廷設太倉州,將常熟雙鳳的5 個都劃給太倉。清雍正四年(1726),析常熟縣東境置昭文縣,兩縣同城分治。1911年辛亥革命後,兩縣重新合併為常熟縣。新中國成立至今 1949年4月27日,常熟解放。5月 3 日,常熟市軍管會頒令,劃常熟城區為市,成立常熟市人民政府,由常熟縣人民政府縣長錢伯蓀兼市長。1958年4月 25 日,常熟市人民委員會、常熟市政協召開聯席會議,宣佈國務院第七十四次會議撤銷常熟市,建立虞山鎮,將原常熟市境劃歸常熟縣。1961年11月 18 日,根據國務院檔案,常熟縣劃出大義公社以北的三興、樂餘、兆豐、合興、東萊、錦豐、塘橋、西張、乘航、鹿苑、鳳凰、恬莊、南豐、妙橋等 14 個公社和常陰沙農場近 50萬畝耕地、34萬人口歸屬新設定的沙洲縣。翌年元旦,沙洲縣(現張家港市)正式成立。1983年1月18日,根據國務院決定,撤銷常熟縣,設立縣級常熟市至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羽毛球世界冠軍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