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三思堂

    天龍山是去過的,但西峰第七窟什麼樣呢?卻鮮為人知。西峰的第十窟和十六窟是北齊洞窟形制是前廊後室,主室前都開鑿有面闊三間的仿木前廊。

    天龍山石窟位於太原市西南36公里的群山之中,天龍山亦名方山,海拔高1700米。這裡風光秀麗,歷史上曾是北齊皇帝高洋之父高歡的避暑宮。四周山巒起伏,遍山松柏蔥鬱,山頭龍王石洞泉水盪漾,山前溪澗清流潺潺。由於北齊時山下興建了天龍寺,後人就習慣地稱之為天龍山了。天龍山石窟始鑿於1400多年前的北朝東魏時期。歷經北齊、隋、唐歷代開鑿,共存石窟25座,其中唐代石窟最多共15洞,分列於東西兩峰山崖之間,綿延1公里有餘,被譽為“東方雕塑藝術的寶庫”,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中國十大石窟中排名第六。

    洞窟自東而西排列,東峰分上下兩層,上層4窟,下層8窟,第一窟面東而設;西峰13窟,11窟面東,19、20窟面西,其餘洞窟皆坐北朝南。石窟平面大多為方形,三壁三龕式石窟佔到全部石窟的一半以上。石窟共分四期開鑿。

    第一期開鑿於北魏末至東魏時期 ( 528-546年)。為東峰第2、3窟,窟形為雙窟,方形,覆鬥頂,三壁三龕。窟門圓拱形,門側雕有八角形門柱,柱頭上雕有風鳥。龕為圓拱龕,壁面及窟頂刻淺浮雕。造像多為坐姿,面相清瘦,身材修長,衣紋自然,端莊安祥。   

    第二期開鑿於北齊時期 (550-577年),共3窟,即東峰第1窟,西峰第 10、16窟。窟形為前廊式,前廊三間,仿木結構雕成,廊下雕有兩根八角柱,柱下有覆蓮柱礎,柱頭上置大額枋,枋上是一斗三升和人字形鬥,窟門兩側各有一力士。造像均面相渾圓,身體碩壯。佛像髮髻低平,面相渾圓,著褒衣博帶式或袒右式袈裟,腿部出現雙陰線衣紋。   

    第三期開鑿於隋開皇四年 (584年) ,東峰第8窟最具代表性,是窟中央有方形塔柱的支提窟。在窟壁和塔柱四周鑿龕造像。   

    第四期皆為唐代 (673-704年)開鑿,共15窟。西峰第9窟規模最大,分為上下兩層,窟前明代建漫山閣,閣為三層,重簷歇山頂。現存上層為彌勒大佛,下層以十一面觀音像居中,左右為文殊、普賢二菩薩。   

    天龍山石窟有許多早期建築實物資料,如束蓮式圓形或八角形柱、束蓮式覆盆式柱礎、人字和一斗三升等。其高超的雕造技法是石窟這種外來藝術逐漸中國化的典型例項,尤其是用圓雕技法雕出的造像,既具有印度佛像高雅、柔和的特點,又具有中國傳統雕刻所固有的清新韻律和線條。

  • 2 # A三杯茶

    首先我想說說明的是天龍山石窟由東峰八窟,西峰十三窟,北山坡三窟組成,所以不存在西峰七窟的說法。天龍山石窟最早鑿於東魏時期,是當時的東魏丞相高歡開鑿的,後來丞相的兒子高齊篡位東魏政權後繼續開鑿,後又歷經隋煬帝,唐李淵繼續開鑿,石窟規模達到了頂峰。

    石窟的開鑿在中國歷史悠久,盛於魏晉南北朝時期,這個時期石窟的開鑿源於宗教在中國的興起,代表性強的由敦煌莫高窟,洛陽龍門石窟,大同雲岡石窟等,雖然天龍山石窟在規模上不足以和這些石窟相比,但在藝術上絕對不遜於這些大名鼎鼎的石窟。接下來我們大概來介紹一下天龍山石窟的基本情況。

    天龍山是因為北齊的開國皇帝高齊在此興建了天龍寺而得名,天龍山有東西兩峰,各窟的開鑿年代不一,以唐代為最多,達到了十五窟。東魏石雕比例適度,形象寫實、逼真,有很濃郁的生活氣息;到了唐代雕像則大多日漸嚴謹、精湛。唐代石雕體態生動,姿勢優美,刀法洗練衣紋流暢,以細膩而又富有感情的特殊藝術聞名於世,共跨越了四個朝代,歷時五百年,反映了不同時期的風格和藝術成就,在中國十大石窟中排名第六。石窟到宋朝以後逐漸衰落,日漸破損,在後來雖經過各朝修繕,但無法再重現往日的輝煌,在二十世紀初,被外華人和當地的土匪盜竊,許多精美的雕刻被運往國外,散佈在世界各地,以日本和歐美國家最多,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國對石窟進行了重新修復並對外開放。

    天龍山石窟位於天龍山風景區內,位於太原市西南,距太原市40公里,距晉祠11公里,如果有想要了解的朋友可以前去一睹芳容。

  • 3 # 環球漫遊志

    天龍山石窟位於山西晉陽,興建於公元六世紀,即東魏(534-550)及北齊(550-577)年間,其時晉陽為下都及重要軍事基地。在隋(581-618)唐(618-907)時期,晉陽仍為重要的行政中心,控制著中國北部,牽制北方部族的進攻。隨著北齊滅於北周,佛教被抵制,但於隋代再次興起。其輝煌延續到唐代,也正是此時修建了大量石窟。

    晉陽城西的群山是佛教及道教避世清修之地。佛教徒在此修建了大量寺廟,部分與石窟佛殿及巨石造像相連。天龍山擁有此地最大最多的石窟群,共25座,其中最重要的洞窟為1到21號窟。這些石窟延伸約 500 米,橫貫南向峭壁東西兩側,其中第1-8窟位於東區,第9-21窟位於西區。西區位於天龍山寺上方,即北齊建造的聖壽寺。這些石窟切入南面兩段相連的砂岩懸崖,多興建於六到八世紀。

    天龍山石窟的美學藝術成就堪與雲岡石窟、龍門石窟等佛教造像,頡頏並比,甚至有過之而不及。正因如此石窟在清末民初被公諸於世之後便遭到毀滅性的盜鑿劫掠。

    進入正題,題主提問的西峰洞窟排列順序及圖片如今只能從透過1922年日本佛教美術學者關野貞、常盤大定、田中俊逸和外村太治郎通出版的《天龍山石窟》來給予解答。他們詳細調查山西天龍山石窟,不但對石窟作了編號的工作。具體西峰洞窟排列如下:

    第九窟大佛殿上室盧舍那大佛。

    第九窟大佛臺座雕塑。

    第九窟脅侍菩薩頭部。

    第九窟下室十一面觀音與二脅侍菩薩。

    第九窟左脅侍普賢菩薩像。

    第九窟右脅侍文殊菩薩。

    第十窟佛像、左右脅侍二菩薩二比丘及天神。

    第十窟南壁西隅天神。

    第十一窟待考。

    第十三窟佛與左脅侍菩薩。

    第十四窟西壁二菩薩。

    第十五窟待考。

    第十六窟入口金剛力士。

    第十六窟佛與脅侍菩薩及二比丘。

    第十六窟天井伎樂供養飛天。

    第十七窟入口金剛力士。

    第十七窟西壁佛與左右脅侍菩薩。

    第十八窟東壁佛與左右脅侍三菩薩。

  • 4 # 郭鵬GG

    具體西峰洞窟排列如下:

    第九窟大佛殿上室盧舍那大佛。

    第九窟大佛臺座雕塑。

    第九窟脅侍菩薩頭部。

    第九窟下室十一面觀音與二脅侍菩薩。

    第九窟左脅侍普賢菩薩像。

    第九窟右脅侍文殊菩薩。

    第十窟佛像、左右脅侍二菩薩二比丘及天神。

    第十窟南壁西隅天神。

    第十一窟待考。

    第十三窟佛與左脅侍菩薩。

    第十四窟西壁二菩薩。

    第十五窟待考。

    第十六窟入口金剛力士。

    第十六窟佛與脅侍菩薩及二比丘。

    第十六窟天井伎樂供養飛天。

    第十七窟入口金剛力士。

    第十七窟西壁佛與左右脅侍菩薩。

    第十八窟東壁佛與左右脅侍三菩薩

  • 5 # 愛吃愛玩愛做飯

    天龍山石窟位於山西晉陽,興建於公元六世紀,即東魏(534-550)及北齊(550-577)年間,其時晉陽為下都及重要軍事基地。在隋(581-618)唐(618-907)時期,晉陽仍為重要的行政中心,控制著中國北部,牽制北方部族的進攻。隨著北齊滅於北周,佛教被抵制,但於隋代再次興起。其輝煌延續到唐代,也正是此時修建了大量石窟。

    晉陽城西的群山是佛教及道教避世清修之地。佛教徒在此修建了大量寺廟,部分與石窟佛殿及巨石造像相連。天龍山擁有此地最大最多的石窟群,共25座,其中最重要的洞窟為1到21號窟。這些石窟延伸約 500 米,橫貫南向峭壁東西兩側,其中第1-8窟位於東區,第9-21窟位於西區。西區位於天龍山寺上方,即北齊建造的聖壽寺。這些石窟切入南面兩段相連的砂岩懸崖,多興建於六到八世紀。

    天龍山石窟的美學藝術成就堪與雲岡石窟、龍門石窟等佛教造像,頡頏並比,甚至有過之而不及。正因如此石窟在清末民初被公諸於世之後便遭到毀滅性的盜鑿劫掠。

    進入正題,題主提問的西峰洞窟排列順序及圖片如今只能從透過1922年日本佛教美術學者關野貞、常盤大定、田中俊逸和外村太治郎通出版的《天龍山石窟》來給予解答。他們詳細調查山西天龍山石窟,不但對石窟作了編號的工作。具體西峰洞窟排列如下:

    第九窟大佛殿上室盧舍那大佛。

    第九窟大佛臺座雕塑。

    第九窟脅侍菩薩頭部。

    第九窟下室十一面觀音與二脅侍菩薩。

    第九窟左脅侍普賢菩薩像。

    第九窟右脅侍文殊菩薩。

    第十窟佛像、左右脅侍二菩薩二比丘及天神。

    第十窟南壁西隅天神。

    第十一窟待考。

    第十三窟佛與左脅侍菩薩。

    第十四窟西壁二菩薩。

    第十五窟待考。

    第十六窟入口金剛力士。

    第十六窟佛與脅侍菩薩及二比丘。

    第十六窟天井伎樂供養飛天。

    第十七窟入口金剛力士。

    第十七窟西壁佛與左右脅侍菩薩。

    第十八窟東壁佛與左右脅侍三菩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長方花盆適合養什麼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