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凱恩斯

    鑽石靠信仰,你也可以理解為壟斷。都知道其實碳基礦石,元素並不稀有,人工合成也是做得到的。前十大鑽石礦的鑽石儲量10億克拉,從這堆石頭裡面找到極品可能是困難的,但是找到街頭巷尾鑲嵌的各種鑽石飾品裡面的鑽石是相當的簡單。可全世界前幾年還炒過裸鑽,這些裸鑽並未雕琢,實際成本更低。所以鑽石是暴利,也是門營銷和壟斷結合的生意。

    大約不用過多介紹戴爾比斯這家企業。在1896年戴爾比斯董事長對股東說:“我們唯一的危機就是新礦的突然發現,人們會不顧一切地傷害我們的一切。”1910年戴爾比斯也說過類似的話:“常識教會我們提升鑽石價值的唯一方法就是使它們變得稀缺,就是減少產量。”戴爾比斯1871年在南非金伯利發現了巨型鑽石,然後就開始謀求壟斷,在1902年,戴爾比斯已經壟斷了9成鑽石市場。在戴爾比斯之前,鑽石和其他寶石一樣,流落在亞馬遜雨林中。

    戴爾比斯透過控制供應量,然後透過女士的攻心戰,利用"A Diamond is forever"這樣的廣告語先後在1930年以後的美國,在戰後的日本取得巨大成功。但是到了2000年之後,戴爾比斯對於鑽石的控制力下降,其中全球最大礦在俄羅斯,幾乎佔到了現有探明儲量的一半。俄羅斯等國很多的競爭對手進入了鑽石行業。戴爾比斯開始轉型,轉而建設和壟斷其下游渠道,那麼那些新進入的鑽石供應者就必須透過戴爾比斯建設的渠道來獲得市場。如今戴爾比斯佔據4成的開採,但是控制著大多數渠道。前段時間,這家企業關閉了最大的阿蓋爾粉鑽礦石,並且力主在今明兩年減少低端鑽石產量。這家企業,150年曆史裡面一直都沒有改變他們的執著。

    鑽石探明儲量25億克拉,但是考慮到大多數鑽石在於深層(壓力,合理的碳原子結構),實際上儲量是非常多的。戴爾比斯也瞭解,他在最近幾年嘗試做人工鑽。但有人也懷疑其做人工鑽是想讓自然鑽石產量減少,價格更高。

    貨幣天然是黃金。黃金是因為儲藏屬性和自然開採量來決定其價值的。黃金適合分割和鍛造,這鑽石無法比的屬性,黃金不會腐爛,自然折損較少,即使發生火災,金疙瘩還能保留一部分。黃金的儲量也十分有限(相對而言),地球黃金含量是比較高的,大約是萬分之一的地球總質量,但是早期的金早已沉入地核,短期內我們似乎不可能去地核旅遊,所以散落在地殼表面的黃金並不是很多。截至2014年底,人類總共開採18.36萬公噸(相當於9513立方米)的金,從1910年以來發現的礦藏的75%已經被開採,2018年全球黃金供應量4671噸。50%用於飾品,40%投資儲備用,10%工業。未來工業需求還要有所提升。高延展性,抗腐蝕性,在大多數反應中的惰性和導電性,金在各類電子裝置中用作耐腐蝕的電子聯結器。相對於總量來說,黃金的開採並沒有被壟斷和控制,每年也有消耗和使用掉的黃金,所以黃金總量一定是緩慢提升。由於黃金存量的可控性,至今依然有人抱有金本位的理念和思想,至於黃金的貨幣歷史,這部分不用過多解釋。金銀成為很多國家的貨幣,在各方面都有其道理。

    如上,鑽石恆久遠,無非是個壟斷和營銷的故事。而黃金的確還有其專有的屬性,雖然金本位離我們遠去,這依然是一種平穩可靠的金屬。兩根金條,沒有高低貴賤,自然平等。而兩顆鑽石,會因為品鑑人的認知給予不同的證書和定價。一種是天然的,一種是人為的。所以,本質並不相同。投資靠黃金,投機靠鑽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DNF日常"三藥"是指的哪三種藥?提升能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