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1959xl

    乾隆晚年故步自封有些飄飄然,自以為四海昇平萬國來朝。官員為迎合皇帝的虛榮心,欺騙乾隆說:英國使臣是來朝貢的!對英國使臣說:皇帝同意貿易!就這樣官員們兩頭矇騙,最終皇帝與使臣見了面!滿足了乾隆萬國來朝的虛榮心,也鑄成使臣面見中國皇帝實事。但是,大清不需與英國貿易,天朝物產豐富,什麼都有!

  • 2 # 超級視野

    馬戈爾尼訪華的時候,英國已經確立了君主立憲制度,完成了工業革命,成為一個新興的資本主義國家。資本主義的一個重要屬性就是擴張,生產出來的東西,得有銷路。英華人放眼世界,大清帝華人口眾多,經濟實力雄厚,有很大的市場,因此就想找大清帝國談判通商事宜。而古老的東方大國,依舊採取閉關鎖國的政策,與外界的交往比較單一,就是古老的朝貢體系。對君主來講,前來朝貢的國家越多,越顯得自己的聖明。

    在大清,乾隆皇帝是絕對的權威,不容冒犯,馬戈爾尼剛好是選擇了給皇帝祝壽的時機來談判,大臣們知道實情也不敢向皇帝如實稟報。因為馬戈爾尼開出的條件裡有租一個島,作為大英帝國貨物中轉站,並且允許他們設立獨立法庭,來處理糾紛。這種挑戰皇帝權威的事情,在清朝那個環境下,是不可想象的。所以,大臣們只能裝睡,上下其手,導演了一出單膝跪地,遞交國書的鬧劇。

    最後,朝貢體系就像河流,而封建制度就像河床,河流會衝擊河床,但最終是受河床制約的。馬戈爾尼的通商訴求,帶來的不只是工業革命的最新成果,在交往的過程中,政治,文化,制度都會相互影響,他不是要融入河流,而是讓河流改道。大清帝國統治者是不願意看到這種結果的,所以本來是通商談判,被大清官員以各種理由,變成了所謂的朝貢。馬戈爾尼之後,還有荷蘭使團來訪,完全按照大清的禮儀,最終也沒談成。可想而知,乾隆皇帝把馬戈爾尼的來訪當成朝貢,這不是一場誤會,而是歷史的必然。

  • 3 # 把欄杆拍扁

    謝謝邀請。有清一朝,無疑是中國封建王朝的高光時代。中華文明,領先西方文明上千年甚至更為久遠。漢唐無論,宋明更甚,萬邦皆來朝,鄭和下西洋就是例證。因此中國文化一直認為,泱泱中華居於天下中心,此中心之外,皆化外之地,南蠻北狄東夷西戎的稱謂有兩千年之久。

    清朝時期,封建皇權高度集中,康熙時期南平三番,北擊沙俄,東收臺灣,西定準葛爾,帝國版圖面積空前廣大;小農經濟、工商業都得到較大改善和發展,GDP佔全球的百分之五十甚至更多,所謂康乾盛世絕不是史籍上的鼓吹與胡謅,康熙被稱為千古一帝,絕對是有事實依據的。基於此,繼承康熙輝煌成就的乾隆皇帝,也自然成了盛世帝王,當然會飄飄然起來。適逢英國第一次工業革命,商品經濟快速發展,急切需要開啟世界市場,中華帝國幅員遼闊人口巨多,無疑是全球最大的市場。於是派使來華訪問,欲互通有無,“共同進步”。但在乾隆爺眼裡,我泱泱大國無所不有,強盛無比,依舊例傳統每有化外番邦前來朝賀,此次英聯邦使節前來,無非就是納貢朝賀,此乃情理之中的事情,亦是爾等不列顛蕞爾小國的無尚榮光。所以乾隆皇帝想當然地認為,來華的英使就是貢使。另外事實上,皇帝、大臣、英使三者溝通嚴重不暢,也是原因之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檳榔怎麼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