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信用資訊的收集與傳遞
收集的資訊包括信貸人員提供的資訊和外部渠道得到的資訊,並透過信用風險系統進行儲存。
2.信用風險分析
預測系統運用預測方法對未來內部環境進行預測,預警指標經過運算估計出未來市場和客戶的風險狀況,所輸出的結果與預警引數進行比較,以便作出是否發出警報,以及發出何種程度警報的判斷。
3.風險處置
在風險警報的基礎上,為控制和最大限度地降低風險而採取的一系列措施。
全面性處置:對風險的型別、性質和程度進行系統詳盡的分析後,從內部組織管理、業務經營活動等方面採取措施來轉移、分散和規避風險,使風險預警訊號回到正常範圍
預控性處置:在風險預警報告已經作出,而決策部門尚未採取相應措施之前,由風險預警部門或決策部門對尚未爆發的潛在風險提前採取措施,避免風險繼續擴大造成不利影響。
4.後評價
風險預警的後評價是指經過風險預警及風險處置過程後,對風險預警的結果進行科學的評價,以發現風險預警中存在的問題(如虛假或漏警),並對風險管理行為進行修正和調整。
風險預警進行時要不斷透過時間序列分析等技術來檢驗其有效性,包括資料來源和資料結構的改善。同時改進預警指標和模型,包括引數的動態維護、模型解釋變數的篩選等。
1.信用資訊的收集與傳遞
收集的資訊包括信貸人員提供的資訊和外部渠道得到的資訊,並透過信用風險系統進行儲存。
2.信用風險分析
預測系統運用預測方法對未來內部環境進行預測,預警指標經過運算估計出未來市場和客戶的風險狀況,所輸出的結果與預警引數進行比較,以便作出是否發出警報,以及發出何種程度警報的判斷。
3.風險處置
在風險警報的基礎上,為控制和最大限度地降低風險而採取的一系列措施。
全面性處置:對風險的型別、性質和程度進行系統詳盡的分析後,從內部組織管理、業務經營活動等方面採取措施來轉移、分散和規避風險,使風險預警訊號回到正常範圍
預控性處置:在風險預警報告已經作出,而決策部門尚未採取相應措施之前,由風險預警部門或決策部門對尚未爆發的潛在風險提前採取措施,避免風險繼續擴大造成不利影響。
4.後評價
風險預警的後評價是指經過風險預警及風險處置過程後,對風險預警的結果進行科學的評價,以發現風險預警中存在的問題(如虛假或漏警),並對風險管理行為進行修正和調整。
風險預警進行時要不斷透過時間序列分析等技術來檢驗其有效性,包括資料來源和資料結構的改善。同時改進預警指標和模型,包括引數的動態維護、模型解釋變數的篩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