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頭魴(武昌魚) 團頭魴(Megalobrama amblycephala)屬鯉形目,鯉科,鮊亞科,魴屬。俗稱:團頭鯿,平胸鯿。英文名:Bluntnose black bream , Wuchangfish , Bluntsnout bream 。 體高,甚側扁,呈菱形,頭後背部隆起,體長為體高的2.0-2.3倍。頭小,吻圓鈍,口端位,口裂寬,上下頜等長,上下頜的角質層較薄;胸部平坦,腹部僅自腹鰭基部至肛門,具有皮質腹稜。背鰭具光滑硬刺,其長度較頭長為小;臀鰭長,具27-32根分枝鰭條,尾柄高而短。體背部青灰色,兩側銀灰色,體側每個鱗片基部灰黑,邊緣黑色素稀少,使整個體側呈現出一行行紫黑色條紋,腹部銀白,各鰭條灰黑色。 團頭魴多見於湖泊,比較適於靜水性生活。平時棲息於底質為淤泥、並生長有沉水植物的敞水區的中、下層中。幼魚主要以枝角類和其它甲殼動物為食;成魚攝食水生植物,以苦草和輪葉黑藻為主,還食少量浮游動物。4月開始大量攝食,6-10月為肥育期,攝食強度最大,冬季11月起停食。2齡可達性成熟,5-6月間,成魚叢集於流水場所進行繁殖;產卵場一般需要具有一定的流水,有茂密的水草,底質為軟泥多沙,水深1.0-1.5米,水溫20-28℃。懷卵量一般為3.7-10.3萬粒。受精卵在水溫為25℃時,經兩晝夜可孵化。冬季叢集在深水處的泥坑中越冬。 團頭魴僅分佈於長江中、下游附屬中型湖泊。 生長速度較快,當年魚體長可達120-230毫米,最大個體可達3公斤左右,因其為草食性,且能在靜水中繁殖,目前已在全國各地人工養殖。團頭魴肉質細嫩、腴美,脂肪豐富,勝於長春鯿和三角魴。每百克可食部分含蛋白質20.8克,脂肪15.8克,碳水化合物0.9克,熱量229千卡,鈣155毫克,磷195毫克,鐵2.2毫克,堪稱上等魚類。習稱的“武昌魚”本是鯿、魴的統稱。在湖北省梁子湖通長江的入口處,有一小鎮樊口,古時稱為武昌縣。這裡江湖相通,不少魚群自由出入於江湖之間,湖中的天然食料豐富,是魚類的重要肥育場所。樊口所產的“鯿魚”以團頭魴為主,此魚肉嫩脂多,尤為肥美,故古時有“鯿魚產樊口者甲天下”的說法,到了武昌的人也必一品武昌魚的滋味。武昌魚是歷代詩人的讚頌物件,有“南遊莫望武昌魚”,“九州橫馳魴有家”等佳句傳世。一千七百多年前的三國末期,吳主孫皓想從建業遷都武昌,百姓苦於逆流朝奉,朝內部分大臣紛紛阻止其遷都,左丞相為勸阻吳主遷都而授意,編了一首民謠:“寧飲建業水,不食武昌魚;寧還建業死,不止武昌居……”從此,武昌魚的稱謂便流傳下來。
團頭魴(武昌魚) 團頭魴(Megalobrama amblycephala)屬鯉形目,鯉科,鮊亞科,魴屬。俗稱:團頭鯿,平胸鯿。英文名:Bluntnose black bream , Wuchangfish , Bluntsnout bream 。 體高,甚側扁,呈菱形,頭後背部隆起,體長為體高的2.0-2.3倍。頭小,吻圓鈍,口端位,口裂寬,上下頜等長,上下頜的角質層較薄;胸部平坦,腹部僅自腹鰭基部至肛門,具有皮質腹稜。背鰭具光滑硬刺,其長度較頭長為小;臀鰭長,具27-32根分枝鰭條,尾柄高而短。體背部青灰色,兩側銀灰色,體側每個鱗片基部灰黑,邊緣黑色素稀少,使整個體側呈現出一行行紫黑色條紋,腹部銀白,各鰭條灰黑色。 團頭魴多見於湖泊,比較適於靜水性生活。平時棲息於底質為淤泥、並生長有沉水植物的敞水區的中、下層中。幼魚主要以枝角類和其它甲殼動物為食;成魚攝食水生植物,以苦草和輪葉黑藻為主,還食少量浮游動物。4月開始大量攝食,6-10月為肥育期,攝食強度最大,冬季11月起停食。2齡可達性成熟,5-6月間,成魚叢集於流水場所進行繁殖;產卵場一般需要具有一定的流水,有茂密的水草,底質為軟泥多沙,水深1.0-1.5米,水溫20-28℃。懷卵量一般為3.7-10.3萬粒。受精卵在水溫為25℃時,經兩晝夜可孵化。冬季叢集在深水處的泥坑中越冬。 團頭魴僅分佈於長江中、下游附屬中型湖泊。 生長速度較快,當年魚體長可達120-230毫米,最大個體可達3公斤左右,因其為草食性,且能在靜水中繁殖,目前已在全國各地人工養殖。團頭魴肉質細嫩、腴美,脂肪豐富,勝於長春鯿和三角魴。每百克可食部分含蛋白質20.8克,脂肪15.8克,碳水化合物0.9克,熱量229千卡,鈣155毫克,磷195毫克,鐵2.2毫克,堪稱上等魚類。習稱的“武昌魚”本是鯿、魴的統稱。在湖北省梁子湖通長江的入口處,有一小鎮樊口,古時稱為武昌縣。這裡江湖相通,不少魚群自由出入於江湖之間,湖中的天然食料豐富,是魚類的重要肥育場所。樊口所產的“鯿魚”以團頭魴為主,此魚肉嫩脂多,尤為肥美,故古時有“鯿魚產樊口者甲天下”的說法,到了武昌的人也必一品武昌魚的滋味。武昌魚是歷代詩人的讚頌物件,有“南遊莫望武昌魚”,“九州橫馳魴有家”等佳句傳世。一千七百多年前的三國末期,吳主孫皓想從建業遷都武昌,百姓苦於逆流朝奉,朝內部分大臣紛紛阻止其遷都,左丞相為勸阻吳主遷都而授意,編了一首民謠:“寧飲建業水,不食武昌魚;寧還建業死,不止武昌居……”從此,武昌魚的稱謂便流傳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