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山溝

    有什麼區別嗎?

    天下太亂的時候就出來治理一下。

    天下太平的時候就回去修道。

    反正不冒尖,讓自己處於一個合理的位置。既能生存下來,又不礙著誰的事。

    總之一句話,順應自然。哪裡缺乏補哪裡,哪裡多了就削掉多餘的。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

    打一個容易聽懂的比方。

    炒菜的時候,味道淡了,那就加鹽;味道鹹了,那就加菜。反正讓菜的鹹淡處於一個自身能夠接受的狀態即可。這就是天之道。

  • 2 # 守道進道出道道道相通

    二者兼而有之,道德經一體兩用。隱顯皆有,不同層次的能領悟到的都在裡面,是隱學和顯學的總綱。真正懂道德經的隱顯自如,該顯則顯該隱則隱!

  • 3 # 白玉子

    《道德經》本身的思想體系和主題核心以及八十一章經的具體內容就足以說明問題了!不知是提問者沒有看過《道德經》呢?還是把《道德經》中的“以天下人之心為心"“上善若水"“上德不德"“天下大治"“聖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予人己愈多。…"等等等等詞句語言理解成遁世之學了呢?但對於提問者來說似乎都不應該是!沒看過《道德經》就是憑想當然,看過了必然識字,一部《道德經》共八十一章約五千言,其中教導人們遁世學說的有幾章?又有幾句話呢?恐怕是一章也沒有!能胡拉硬扯牽強附會的也找不出幾句來。

    《道德經》分道經和德經上下篇。一至三十七章為道經。三十八至八十一章為德經。德經自然講的都是濟世利民治理天下以立德於世的內容,絕對不會指導人們遁世去利自己成仙或得長生不老!道經自然是講道為主的但幾乎章章都與德緊密相連,道以至德人天合一是《道德經》的思想體系核心!講道也必然聯絡人德的實際,比如第二章有“是以聖人居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而弗始也,為而弗志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也。"其他講道的章中如:是以聖人退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不以其無私也?故能成其私。這樣的內容是很平常的事!甚而這句話還是在專門講長生的第七章中總共才有五十一個字就佔了二十七個字,佔了一半還多。再說專門講長生的二十四個字吧:天長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長生。這句話中的“不自生"核心詞也已否定了遁世貪求自己成仙自己獲得長生的走火入魔之邪見!為什麼呢?因為不自生就是不貪求為自己,不自私自利,不時時處處為自己著想!所以道祖怕有人理解錯了而誤入歧途才在下邊進一步解釋:聖人是因為無私才能成就其聖人的大德聖人之英名留芳萬世,長生不老!這就是:不以其無私也?故能成其私的真實義。也是對天長地久,長生的正解。遁世能成立嗎?!

  • 4 # 有德司契

    將《道德經》歪曲說是避世或遁世的是儒教徒(如朱熹之流)。

    老子《道德經》的宗旨則是主張以“道”為模式立世、處世及治世的。

    如其“愛民治國,能無為乎?”即是說,關愛人民治理國家,能以“道”為模式法治天下嗎?

    因為“道”治理萬物的模式,就是以其設定好了的“天規道紀”來法治天下的(即“天網恢恢,疏而不失”與“不道早已”)。所以老子曰:“道常無為而無不為。侯王若能守,萬物將自化。”及“為無為,則無不治。”以及“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與“我無為而民自化,我無事而民自富,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慾而民自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男生問一個追他的女生為什麼喜歡他,他這樣發問的原因會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