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正常體溫總是恆定的,用溫度計測量腋窩部位的溫度,平均為36.8℃,雖然在不同年齡、不同性別以及晝夜時間上有些差異,但波動幅度不大,一般不超過1℃,只有當人體發病時,體溫才有明顯變化。 人體在正常代謝過程中,各組織器都要產生一定的熱,其中骨骼肌是人體最重要的產熱器官。安靜時,骨骼肌產熱僅佔全身的20%;人體運動時,這個比例便大幅度上升;劇烈運動時,骨骼肌產熱可高達人體總產熱量90%以上。因此,骨骼肌在體溫調節中透過“產熱”,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人體的散熱途徑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在人體面板同外界環境之間進行,採用的方式有輻射、傳導、對流和蒸發四種,但以哪種方式為主,則要看當時當地的環境而定。 外界氣溫較低時,人體向周圍以輻射方式散熱,氣溫越低,散熱越多。人長時間在低溫環境中,缺乏防護措施,體熱散發過多,區域性肢體及體溫下降.就會凍傷,甚至凍僵。 在空氣中,人體透過面板傳導散熱較少,但人體浸泡在冷水中,體熱散失很快,因為水的導熱率比空氣大25倍。在炎熱的夏天,人們習慣用冷水“沖涼”,或浸泡在水池中,以降低面板溫度,使體溫更快散發。 人體在冷環境中有很大一部分熱量是透過對流方式散發的。人體表面接觸的空氣受熱上升,由外界的冷空氣填充,形成氣體的流動,不斷將體熱攜帶發散。空氣流動越快,對流散熱也越多。所謂冬天“寒風刺骨”,就與之有直接關係。夏天,人體處在空氣流通處就感到涼爽,氣溫較高時,對流散熱就不起作用了。 人體在冷環境中主要依靠輻射、傳導、對流這三種方式散熱,而在環境溫度接近或超過人體溫度時,人體只有依靠出汗蒸發來散熱。 人體面板上有許多汗腺,分泌汗液。每毫升汗液在面板表面蒸發時可帶走0.58千卡熱量。在高熱環境中進行勞動或運動,每小時汗液分泌量可達1.0~1.5升,汗液蒸發從面板上所攜帶走的熱量為580~870千卡。實際上,由於汗液滴落或用毛巾揩乾,面板上蒸發量遠遠小於這個數字。炎熱的季節,人們出汗量大大超過散熱的蒸發量,往往出現汗流浹背,這時就應當多補飲些水和鹽,以使體液不致過多損耗,保持體內環境平衡。人體在氣溫較高時,即使不活動也出汗,透過汗液蒸發來散發體熱,但只是面板略溼潤,並不見汗液滴落,且蒸發較快,往往感覺不到出汗。當環境溫度在28~30℃時,處在安靜狀態。人體每小時蒸發汗液約30毫升,散發熱量為17.4千卡,每晝夜約400千卡。所以,在環境溫度提高於30℃以上時,蒸發散熱就成為人體主要散熱方式了。
人體正常體溫總是恆定的,用溫度計測量腋窩部位的溫度,平均為36.8℃,雖然在不同年齡、不同性別以及晝夜時間上有些差異,但波動幅度不大,一般不超過1℃,只有當人體發病時,體溫才有明顯變化。 人體在正常代謝過程中,各組織器都要產生一定的熱,其中骨骼肌是人體最重要的產熱器官。安靜時,骨骼肌產熱僅佔全身的20%;人體運動時,這個比例便大幅度上升;劇烈運動時,骨骼肌產熱可高達人體總產熱量90%以上。因此,骨骼肌在體溫調節中透過“產熱”,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人體的散熱途徑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在人體面板同外界環境之間進行,採用的方式有輻射、傳導、對流和蒸發四種,但以哪種方式為主,則要看當時當地的環境而定。 外界氣溫較低時,人體向周圍以輻射方式散熱,氣溫越低,散熱越多。人長時間在低溫環境中,缺乏防護措施,體熱散發過多,區域性肢體及體溫下降.就會凍傷,甚至凍僵。 在空氣中,人體透過面板傳導散熱較少,但人體浸泡在冷水中,體熱散失很快,因為水的導熱率比空氣大25倍。在炎熱的夏天,人們習慣用冷水“沖涼”,或浸泡在水池中,以降低面板溫度,使體溫更快散發。 人體在冷環境中有很大一部分熱量是透過對流方式散發的。人體表面接觸的空氣受熱上升,由外界的冷空氣填充,形成氣體的流動,不斷將體熱攜帶發散。空氣流動越快,對流散熱也越多。所謂冬天“寒風刺骨”,就與之有直接關係。夏天,人體處在空氣流通處就感到涼爽,氣溫較高時,對流散熱就不起作用了。 人體在冷環境中主要依靠輻射、傳導、對流這三種方式散熱,而在環境溫度接近或超過人體溫度時,人體只有依靠出汗蒸發來散熱。 人體面板上有許多汗腺,分泌汗液。每毫升汗液在面板表面蒸發時可帶走0.58千卡熱量。在高熱環境中進行勞動或運動,每小時汗液分泌量可達1.0~1.5升,汗液蒸發從面板上所攜帶走的熱量為580~870千卡。實際上,由於汗液滴落或用毛巾揩乾,面板上蒸發量遠遠小於這個數字。炎熱的季節,人們出汗量大大超過散熱的蒸發量,往往出現汗流浹背,這時就應當多補飲些水和鹽,以使體液不致過多損耗,保持體內環境平衡。人體在氣溫較高時,即使不活動也出汗,透過汗液蒸發來散發體熱,但只是面板略溼潤,並不見汗液滴落,且蒸發較快,往往感覺不到出汗。當環境溫度在28~30℃時,處在安靜狀態。人體每小時蒸發汗液約30毫升,散發熱量為17.4千卡,每晝夜約400千卡。所以,在環境溫度提高於30℃以上時,蒸發散熱就成為人體主要散熱方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