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君親師,為中國儒家祭祀的物件,多設一天地君親師牌位或條幅供奉於中堂。為古代祭天地、祭祖、祭聖賢等民間祭祀的綜合,也是傳統敬天法祖、孝親順長、忠君愛國、尊師重教的價值觀念取向。“天地君親師”的思想發端於《國語》,形成於《荀子》。東漢時期,在《太平經》中就出現了形式整齊的“天地君父師”的說法。北宋初期,“天地君親師”的表達方式已經正式出現。明朝後期以來,崇奉“天地君親師”在民間廣為流行,把它作為祭祀物件也已經比較普遍。清雍正初年,第一次以帝王和國家的名義,確定“天地君親師”的次序,並對其意義進行了詮釋,特別突出了‘師’的地位和作用。從此,“天地君親師”就成為風行全國的祭祀物件。擴充套件資料:舊時人家的中堂裡,常供奉著“天地君親師”的牌位,是表示追念本源,慶幸生命的延續,感恩懷德,並且要勉力去報答。“天地君親師”,實是代表了人的三種本源:一、生命之本天地玄黃,宇宙洪荒。天生地養,萬物成長。天地孕育一切生命,天地是一切生命的主宰。古老的天地信仰,讓人們崇拜天地,敬畏天地。天地,生命之本。二、政教之本君,即君主。師,即老師。人都有各種慾望,欲而不得,則不能無求,求而無度量分界,則不能不爭,爭則亂。一般而言,人的生存需要社會組織,為使這個組織脫離混亂,走向和諧,君、師們便約定出一些規則出來。教以做人的道理:君仁臣忠,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以及夫婦、朋友之間愛敬和誠信。君師,政教之本。三、家族之本“天地君親師”中,“親”是祖先的意思。祖宗崇拜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特點。比如近代考古發掘出的刻有卜辭的商代甲骨,大多數的卜問都是有關一年對先公先王的祭祀,這種祖先祭典非常頻繁而有規律,每一年中的定期祭祀多達三百六十次。商代人甚至把一年稱為一“祀”,即一個祭祀祖先的週期即為一年。傳統中國是農業國家,人們靠土地生活,而土地是不會挪動的。在這種經濟基礎上形成了典型的世代居住在同一塊土地上的家族制度。家族制度使祖宗崇拜成為一種普遍而深刻的信仰。祖先,是家族的本源。
天地君親師,為中國儒家祭祀的物件,多設一天地君親師牌位或條幅供奉於中堂。為古代祭天地、祭祖、祭聖賢等民間祭祀的綜合,也是傳統敬天法祖、孝親順長、忠君愛國、尊師重教的價值觀念取向。“天地君親師”的思想發端於《國語》,形成於《荀子》。東漢時期,在《太平經》中就出現了形式整齊的“天地君父師”的說法。北宋初期,“天地君親師”的表達方式已經正式出現。明朝後期以來,崇奉“天地君親師”在民間廣為流行,把它作為祭祀物件也已經比較普遍。清雍正初年,第一次以帝王和國家的名義,確定“天地君親師”的次序,並對其意義進行了詮釋,特別突出了‘師’的地位和作用。從此,“天地君親師”就成為風行全國的祭祀物件。擴充套件資料:舊時人家的中堂裡,常供奉著“天地君親師”的牌位,是表示追念本源,慶幸生命的延續,感恩懷德,並且要勉力去報答。“天地君親師”,實是代表了人的三種本源:一、生命之本天地玄黃,宇宙洪荒。天生地養,萬物成長。天地孕育一切生命,天地是一切生命的主宰。古老的天地信仰,讓人們崇拜天地,敬畏天地。天地,生命之本。二、政教之本君,即君主。師,即老師。人都有各種慾望,欲而不得,則不能無求,求而無度量分界,則不能不爭,爭則亂。一般而言,人的生存需要社會組織,為使這個組織脫離混亂,走向和諧,君、師們便約定出一些規則出來。教以做人的道理:君仁臣忠,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以及夫婦、朋友之間愛敬和誠信。君師,政教之本。三、家族之本“天地君親師”中,“親”是祖先的意思。祖宗崇拜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特點。比如近代考古發掘出的刻有卜辭的商代甲骨,大多數的卜問都是有關一年對先公先王的祭祀,這種祖先祭典非常頻繁而有規律,每一年中的定期祭祀多達三百六十次。商代人甚至把一年稱為一“祀”,即一個祭祀祖先的週期即為一年。傳統中國是農業國家,人們靠土地生活,而土地是不會挪動的。在這種經濟基礎上形成了典型的世代居住在同一塊土地上的家族制度。家族制度使祖宗崇拜成為一種普遍而深刻的信仰。祖先,是家族的本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