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家有暖陽

    不要在一些場合做一些讓別人懷疑的舉動。

    在有些地方一定不要做一些讓人容易產生懷疑的事情。應該是指該做什麼的時候不做什麼,做一些讓人懷疑的舉動。在不同的場合要注意自己的行為,以免讓人產生誤會。瓜田整理鞋子會誤會你在偷瓜,李樹下整理帽子以為你在偷李子。在什麼場合該做什麼事,不該做什麼事都要心裡有數。

  • 2 # 約克老師

    直觀拆解,兩者“不可同日而語”

    直觀從字面意義拆解這兩句話,“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屬於沿古至今的詩詞,“互相信任”卻只是一句“中性詞語”,兩者不可“同日而語”,亦不可擺在一起去“相互比較”,以免貽笑大方。但您非要把它們放在一起相互比較的話,那麼,前者相對於後者“互相信任”而言,前者無論是從語法還是從字義來講都是正確的,其存在著“論證與因果”關係,也很明確是古人給予後人的“精神食糧”,讓我們現代人能夠“歷史為鏡”照亮自己,乃至“博古而通今”影響到世人。

    因前者是指的一個“瓜熟蒂落”的道理(定理),而後句僅僅是一句“中性詞”而已,其不僅未有“因果關係”,也尚需要去給予論證。

    “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的故事

    唐朝唐文宗時,大書法家柳公權忠良耿直,能言善諫,官職擔任工部侍郎。當時有個叫郭寧的官員把兩個女兒送進宮中,於是皇帝就派郭寧到郵寧(現在的陝西郵縣)做官,人們對這件事議論紛紛。皇帝就以這件事來問柳公權:“郭寧是太皇太后的繼父,官封大將軍,當官以來沒有什麼過失,現在只讓他當郵寧這個小小地方的主官,又有甚麼不妥呢?”柳公權說:“議論的人都以為郭寧是因為進獻兩個女兒入宮,才得到這個官職的。”唐文宗說:“郭寧的兩個女兒是進宮陪太后的,並不是獻給朕的。”柳公權回答:“瓜田李下的嫌疑,人們哪能都分辨得清呢?”

    “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的出處

    “瓜田李下”是從古樂府《君子行》中的詩句“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引申來的。這裡柳公權是比喻皇帝的做法很容易讓人產生懷疑。

    瓜田李下,這兩個地方都是容易引起嫌疑的場合。如果你站在其中,即使未摘食,也容易引起不必要的嫌疑。 古人強調正人君子要顧及言談舉止,風度禮儀,除此之外,還要主動避嫌,遠離一些有爭議的人和事。現在即指比較容易引起嫌疑,讓人誤會,而又有理難辯的場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英雄四字詞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