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光量子宇宙

    反粒子與正粒子只有旋轉方向不同,其它特徵完全相同。正粒子與反粒子相遇,並不是煙滅了,而是構成了一箇中性的粒子團,在原來的檢測儀器上消失了,但可以用別的儀器來檢測。

  • 2 # 想法捕手

    反粒子就像正粒子的映象,一切特徵相反。最大的特質就是能與對應的正粒子溟滅,釋放能量。

    他認為電子作為基本粒子極容易加速到接近光速,因此要完全描述高速運動的電子狀態,僅靠薛定諤方程是不夠的。

    於是他把相對論與量子力學結合起來,把狹義相對論引入薛定諤方程,創造了相對論性質的波動方程——狄拉克方程。

    在狄拉克方程中,求解電子能量E時,會出現E的平方。熟悉最簡單二次方程的都知道,這意味著E有兩個解:一個正解,一個負解。

    兩個解分別代表著正能量與負能量。正能量比較好理解,負能量在當時的物理學界就不怎麼好理解了。

    有人打比方說,“一輛裝滿負能量的車,踩油門不僅不會加速還會使車停下來,而剎車反而會讓車跑起來”這簡直是荒謬,所以這個負解應該拋棄。

    就連對量子力學有傑出貢獻的海森堡也表態,如果接受這個負解,這是現代物理學的悲哀。

    為了解釋這個負解,他從根本上推翻了物理學界的一些基礎認知。

    比如,真空並不是一無所有的空間,大膽的提出了“狄拉克之海”的真空假設,為反粒子研究奠定了理論基礎。

    狄拉克之海中的“空穴”,反粒子觀念的誕生。

    狄拉克把以往一直視為一無所有的真空,解釋為是被負能量的電子組成的汪洋大海。

    由於在真空大海中,負能量的電子填充地十分的均勻,是宇宙的基態能量,沒有能量差,所以我們完全察覺不到,也檢查不出。

    但如果一個電子從負能級上被激發出來,就會留下一個“空穴”,這個“空穴”會表現出負能量不足和負電荷不足,負能量不足就表現出正能量,負電荷不足就表現出正電荷。

    一個帶正電荷的電子,就是反電子,這就是最早預言的反粒子,這一預言就宣告了反粒子觀念的誕生。

    剩下的就只是如何從實驗中,找到狄拉克預言的反粒子了。而1932年,美國物理學家卡爾·安德森首先在雲室裡從宇宙射線中發現了正電子,證實了狄拉克的預言。

    並得出了一個結論:在粒子反應中只要有足夠的能量使得動量守恆,並轉化為質量,就能產生正反粒子對。

    根據這一結論,此後科學家們相繼發現了各種反粒子。

    1955年,第一個反質子被美國發現,隨後是反中子,到20世紀60年代,基本上所有粒子的反粒子都被科學界所找到。

    現在我們知道,每一個粒子都存在與它具有相同引力性質,但帶相反符號荷(電荷與核力荷)的反粒子。粒子與反粒子碰撞,就會溟滅而產生純粹的能量閃光。

    1997年,美國曾宣佈在銀河系外約3500光年處,發現過一個不斷噴射反物質的反物質源,且這個反物質“噴泉”在宇宙中竟然高達2940光年。這無疑是反物質研究領域最大的一次發現。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talkaboutinsects是什麼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