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傾一生

    1449年,明英宗朱祁鎮聽信宦官王振之言,御駕親征瓦剌,因為聽信宦官讒言,指揮不當,導致全軍覆沒,英宗被俘。大明元氣大傷,危在旦夕。

    瓦剌也先以朱祁鎮為籌碼,要挾大明。于謙此時挺身而出,以“社稷為重”,擁立朱祁鈺登機,奉朱祁鎮為太上皇。于謙親自指揮北京保衛戰,擊退也先。保住了大明江山。

    後來,朱祁鎮被放了回來,朱祁鈺把他囚禁在南宮,禁止他與外人來往。又廢除了朱祁鎮兒子的太子之位,冊立自己的兒子。

    可是朱祁鈺身體不好,在其病重之時,石亨聯合宦官曹吉祥等人,為了自己的榮華富貴,認為此時是擁立朱祁鎮復位的好時機,於是聯手策劃了奪門之變。

    朱祁鎮復位之後,石亨等人協私憤欲殺于謙,朱祁鎮本身不願殺於社稷有功的于謙,石亨等人卻說:“不殺于謙,此舉無名”。最後以于謙“欲迎立藩王”為名,處斬了于謙。史載“天下冤之。”

    幾年之後,在李賢等人進言下,朱祁鎮逐漸明白自己被石亨等人利用,冤殺了于謙。石亨等人最終也被英宗處死。

  • 2 # 究史明智

    于謙,明朝中期名臣,有經天緯地之才,為官清廉剛直,深受百姓愛戴。他的一首石灰吟為後世所流傳,于謙一生中最輝煌的時刻,莫過於保衛京師,挽狂瀾於不倒,扶大廈於將傾,將明王朝從滅國邊緣拉了回來。

    明英宗時期,在大太監王振的使喚下,離開了京師,搞御駕親征,最終土木堡之變發生,明英宗被瓦刺俘虜。明朝一時之間失去了君王,京師震動,許多大臣紛紛提議遷都,避免瓦刺進攻京師。

    危難時刻方顯英雄本色,在朝堂混亂之際,擔任兵部侍郎的于謙站出來了,堅決反對大臣遷都的建議,抱定“君王死社稷,誓死保衛師”的決心。他奏請郕王調集兩京軍隊火速支援京師。接著,郕王攝政,于謙請求肅清王振一族,朝中大臣紛紛跟隨。在朝堂之上,王振的黨羽王順與百官對抗,百官群起對抗,結果王順被打的血肉模糊,血濺朝堂,郕王驚慌不止。最後還是于謙,一把抓住郕王,穩定了郕王的情緒,接著迅速穩定朝局,剷除了奸黨。同時請求皇太后擁立郕王為皇帝,國不可一日無君,必先擁立一個皇帝。於是,代宗順利繼位。接著,于謙和石亨等將領親率大軍,正面迎敵,成功抵禦瓦刺進犯。在內,他在代宗的支援下,整肅朝綱,清除奸臣閹黨,朝政大為清明。

    瓦剌俘獲英宗一年多後,見不能從明朝獲得利益,就要求將英宗送回,剛開始代宗不肯,英宗回來,他如何自處?于謙從大義出發,說服了代宗迎回了英宗。英宗的迴歸,給了野心分子一個極大的希望。于謙做事剛直不阿,從不徇私情,但也因此得罪了許多人,其中武將石亨、大臣徐有貞、太監曹吉祥等人,都怨恨于謙掌權,心想只要于謙掌權,自己哥幾個就沒辦法出頭,於是就約定擁立英宗復位。

    在代宗病重之時,幾個勢利小人開始了他們的行動,發動奪門之變,擁立英宗復位,于謙因此而下獄。剛開始英宗知道于謙忠義清廉,並不想殺他,但經過石亨這些人的左吹、右吹,最終下詔,以謀反罪殺死了于謙。于謙一倒,大明的江山又陷入黨爭、混亂之中。明朝中興的機會被白白的浪費了。

  • 3 # 深海沉鉤

    景帝景泰八年正月,石亨、曹吉祥、徐有貞等,趁景帝病重,聯合發兵擁立英宗復位,史稱“奪門之變”。英宗復位後,石亨和曹吉祥等誣陷於謙製造不軌言論,要另立太子,唆使科道官上奏,于謙與大學士王文下獄。都御史蕭維禎審理案件,判定於謙犯謀逆罪,判處死刑。王文不能承受誣陷,極力爭辯,于謙笑著說:“這是石亨等人授意罷了,辯解又有什麼用呢?”奏章呈上後,英宗還猶豫地說:“于謙確實是有功勞的。”徐有貞進言道:“不殺死於謙,那麼我們此舉就師出無名了。”英宗遂下定決心,同年改元為天順,以謀逆罪,殺于謙於集市。判其子于冕充軍,發戍山西龍門,其妻張氏發戍山海關。于謙下獄之後,部分大臣和幾名太監想救之,發怒質問徐有貞,有貞回之以“雖無實據,意有之”(雖然動作尚無出現,但有此思想。如同莫須有。)。當時遂溪教諭吾豫稱于謙罪當誅族,于謙所薦舉的各個武大臣並應連坐被誅。此外,千戶白琦又請榜其罪,鏤板示天下。一時滿朝官員欲求得寵者,都以于謙之事為口實

    錦衣衛登記沒收他的財產時,家裡沒有多餘財物,只有正室的大鎖很堅固。開啟一看,只是皇上賜給的蟒衣、劍器,觀者無不嘆息不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孩子回家告訴家長“我被欺負了”,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