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致守仁

    這裡是不請自來的守仁君

    “大禮議”看起來是嘉靖皇帝關於皇考和生父尊號和以楊廷和為首的大臣產生爭執。也就是說楊廷和想讓嘉靖皇帝過繼給明武宗的父母,也就是讓嘉靖皇帝和明武宗由堂兄弟變為親兄弟,但是嘉靖皇帝不同意,嘉靖皇帝的近臣認為明武宗的遺詔是“嗣皇帝位”,不是讓他作為皇子繼位,兩方就此展開爭執。

    但是實際上是新來的嘉靖皇帝和以楊廷和為首的舊派大臣對朝廷權力爭奪,嘉靖皇帝是藩王入京當皇帝,楊廷和他們欺生,故意透過“大禮議”來為難打擊嘉靖皇帝。最終嘉靖皇帝勝利,捍衛了皇權,鞏固了自己的地位,並且透過此時使嘉靖皇帝儘管後來幾十年不上朝卻依舊能把朝政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裡。

    明武宗死後無後,立遺詔讓嘉靖皇帝繼承大統,楊廷和等人認為既然你小子當皇帝了,那你就不能認你生父母為生父母了,你得認你堂兄明武宗的生父,也就是明孝宗為生父,以後叫你生父叫叔,叫明孝宗叫爸,你和明武宗當個親兄弟。

    年僅十五的嘉靖帝不答應,不僅是為了保全父子之情,同樣也是為了維護自己的地位。楊廷和等人的要求在現在人看起來也是非常無禮的,讓人平白無故換爹媽,並且楊廷和還舉了漢哀帝和宋英宗的例子,他們確實是換了爹媽,但是人家從小就被當成皇太子養在宮裡,實際上已經被過繼了。而嘉靖帝本來當藩王當的好好的,你突然讓人家當皇帝,還莫名其妙讓人換爹媽,嘉靖帝肯定受不了。當時的大聖人王陽明也是支援嘉靖帝的。

    別看嘉靖帝年紀不大,卻非常強硬有手段,當嘉靖帝要以皇太后之禮迎接生母時,楊廷和痛哭流涕請辭,嘉靖帝根本沒搭理他,楊廷和又不能真辭職只能讓步。

    當然,嘉靖帝顧全大局也讓了步,在僵持了幾年後,他堅持認自己的生父母,同樣也認了明孝宗為皇考。追封自己的生父為“本生皇考恭穆獻皇帝”。也認明孝宗為自己法理上的父親,但是大臣們還不滿意,楊廷和因此致仕,一堆大臣集體跪在左順門門口請求嘉靖帝收回成命,身為大臣不顧國家大事,卻因為這點小事和集體跪在左順門,還揚言要為國而死。

    嘉靖帝怒不可遏,我都讓步了還這麼逼我,於是命錦衣衛把帶頭的八人集體下詔獄,把五品以下官員一百三十四人下獄拷訊,四品以上官員八十六人停職待罪。並將五品以下官員當廷杖責,當場打死十六個人,軟的不吃吃硬的,此後大臣再也不敢非議嘉靖帝,嘉靖帝也不讓步了,本來他勉強同意稱孝宗為皇考,大臣們被打服後索性又改成了皇伯考。追諡自己親生父母為皇帝皇太后,把自己早就故去的父親的陵墓升格為帝陵。

    這件事之後嘉靖帝徹底鞏固了自己的地位,從此之後再無人敢質疑嘉靖,即使數年不上朝,朝廷的一舉一動還是能夠被嘉靖牢牢掌握。當然,大禮議過程中有叫嚴嵩的人因為支援嘉靖帝不久走上人生巔峰。

    原本諡太宗的永樂皇帝朱棣為了給嘉靖帝的生父挪位子被嘉靖帝改諡為成祖。

  • 2 # 語文老師的歷史課代表

    大禮儀事件明著是認親爹問題,其實反應了君權與相權的衝突。有明一代,雖然不設丞相,但是設內閣,內閣首輔相當於丞相。而且有意思的是,明朝皇帝往往需要利用宦官集團來制約、打擊文官集團。因為文官集團有時候確實太奇葩,不幹實事、空談誤國說的大概就是明朝文官集團。這不,明武宗朱厚照死後無嗣,且無親兄弟,按照兄終弟及的規定,當時內閣首輔楊廷和主張從藩王中找一個武宗平輩來繼承大統。時年十五歲的朱厚熜得以藩王之位繼承大統,年號嘉靖。本來楊廷和等一幫人是有擁立之功的,可是,偏偏執拗,在嘉靖讓大臣商議自己親生父親興獻王(藩王)朱祐杬尊號時,以楊廷和為首的部分官員主張:既然你朱厚熜繼承了你堂兄朱厚照的皇位,那你就要認堂兄為親兄弟,認堂兄的父親,即你伯父明孝宗朱祐樘為親生父親,而嘉靖親生父親興獻王只能成為皇叔父。沒辦法,誰讓你皇位是從孝宗這支繼承的。嘉靖就不願意,一,我沒有過繼;二,你們主張我繼承的皇位;三,我爹必須是我親爹。於是就有了大禮儀之爭。

    大禮儀之爭歷時三年,最終以嘉靖帝勝利為結局,楊廷和致仕,朝臣廷杖而死者十六人。嘉靖三年九月,確定稱孝宗為皇伯考,昭聖皇太后為皇伯母,生父獻皇帝為皇考,生母章聖皇太后為聖母。並詔告天下。  

    透過大禮儀之爭,嘉靖帝開始獨掌權柄。之後很是有一番作為,中年之後開始養生求道,不問朝政二十餘年,仍能夠牢牢把握朝政。也是個人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些長壽花葉片的葉尖為什麼會黑焦,萎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