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四川達州人
-
2 # 藍鳥1683
歷史上在造紙術發明之前,人們用什麼書寫文字呢?
這個要追溯到很久很久以前了,以留下痕跡和記載的為準,舊石器時代的洞穴中 ,人們處理石面時,用石器工具刮石灰岩,使其露出類似白堊的那種白色,以其作為畫底。然後,他們把一些影象刻到洞壁上,如果石灰石夠軟,就用手指刻,如果石灰石較硬,就用鋒利的燧石刻,他們記錄的是最古老的圖畫文字。
夏商周時期人們在獸骨,龜殼及石頭上鐫刻文字,得名甲骨文。當然當時已經有絹布,絲綢,所以有些文字會寫在上面用於記錄,但成本過高不是一般人可以使用的,顧不常見。
到春秋戰國時期就用竹子和木頭削製成的狹長片狀,在其上進行書寫,簡稱“竹簡”。比較有名的是“雲夢睡虎地秦簡”,是在一做秦代墓葬的墓裡發現的。現為國家重寶,也就是兩千過年前的秦朝,有一個叫做“喜”的基層官吏的墓裡發現的。睡虎地秦墓竹簡共1155枚,殘片80枚,分類整理為十部分內容,包括:《秦律十八種》、《效律》等等。
-
3 # 蘭溪子426
有幾種,第一,竹簡,用毛筆寫在上面,寫錯的用刀子挖去,所以古代寫字的人又稱刀筆吏。第二,布帛,一般是絲織物,比較昂貴,論語說子張書諸紳,紳就是布帛一類。第三,成塊的木板,中庸上說文武之政布在方策,方即木板,策即竹簡。第四,各類金屬器物,刻在上面叫金文,金文一般是記載比較重要的事,需要後代子孫永遠銘記的。所謂座右銘,就是刻在金屬上放在自己身邊時刻警醒自己的話。另外,像印度的佛經常寫在貝葉上,所以又叫貝葉經。
-
4 # 雲誰之思miss
紙被髮明出來之前,人們的書寫材料隨著時代的發展也有所不同。在原始社會,先民們都是在天然存在的物質上寫寫畫畫,比如石頭。進入新時期時代後,聰明的人們開始製作陶器,這時,這些陶器就成為了先民們的書寫材料,例如半坡人的人面魚紋彩陶盆。
進入青銅時代後,青銅器發展迅速。工匠們在青銅器上雕刻銘文,記錄歷史。與此同時,人們也在甲骨上刻印文字,這些甲骨主要是龜甲和牛、羊等獸骨。相傳在清朝末年,河南安陽的農民從地下挖出刻有符號的龜甲、獸骨,當作"龍骨"賣給中藥店做藥材。1899年,王懿榮才發現了這"龍骨"的奧秘,讓這些古老的文字重新走向人們的視野。
戰國時期,人們則使用布帛和竹簡來書寫文字。布帛在當時製作工序繁雜,價格昂貴,成本太高,普通人是沒有辦法承擔的。而竹簡相對來說造價低廉,但是卻十分笨重,一卷竹簡也寫不了多少字。相傳東方朔向漢武帝上奏本時需要兩個內侍把用竹簡書寫的奏本抬到殿前,大臣上個奏本都如此不方便,更不用說人們平時讀書了,成語"學富五車"的這五車竹簡恐怕也沒多少內容。
而到西漢時期,人們已經懂得了造紙術的基本方法。這時的紙製作較為粗糙,但相比較起之前來說已經有很大的進步了。1986年在甘肅天水放馬灘5號漢西漢墓出土的早期麻紙是目前世界上最早的紙。紙面平整、光滑、結構緊密,表面有細纖維渣,可見造紙技術比較原始。其原料為大麻,紙上用墨線繪有山、川、崖,路,是一幅世界最早的紙繪地圖。
東漢時期,宦官蔡倫總結前人的經驗,改進了造紙術。《後漢書》記載:"倫乃造意,用樹膚、麻頭及敝布、魚網以為紙。元興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從用焉,故天下鹹稱蔡侯紙。"蔡倫用樹皮、大麻、破布和漁網這些既便宜又容易找的原料來造紙,變廢為寶,將造紙的成本降低,也將紙的製作工藝提升了一個層次。紙的使用日益普遍,逐漸取代簡帛,成為人們廣泛使用的書寫材料,也便利了典籍的流傳。中國造紙術傳播出去以後,大大促進了文化教育的普及,推動了世界科學文化的傳播和交流。
美華人麥克·哈特在《影響人類歷史程序的100名人排行榜》中,將蔡倫排在第七位,遠遠排在我們熟知的哥倫布、愛因斯坦、達爾文之前。2007年,美國《時代》週刊評選和公佈人類"有史以來最佳發明家",蔡倫又榜上有名。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也特別展示了蔡倫發明的造紙術。
回覆列表
商周時期,是以甲骨文或者鼎刻金文作為文字記錄載體。
同時,絹帛及羊皮卷也被作為文字載體,但因為價格高昂,一次性而無法推廣。
戰國時期,竹簡木櫝被創造出來。這是文字擺脫王室與祭司控制的標誌性事件,此後竹簡木櫝逐步走向民間。但竹簡木櫝依舊價高,製作複雜,紙張製作技術成熟與廉價化到東晉之後才開始,紙才普遍做為文字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