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淡凡新中式生活

    《道德經》裡面已經說明了“恍兮惚兮,其中有象,惚兮恍兮,其中有物”。由於我們近現代被西化了,滿腦子都是西方的那一套唯心唯物論,因為西方他們的思想是分化的,不管是科學,還是哲學,都是越分越細,導致現代專業有4000多種,社會分工也越來越繁密。但是,道家的思想處在一個人類文明起奠基性作用的時候,它那時候最純淨,最深遠,也最客觀,真實。

    道家不像西方文化,分物質意識,分唯心唯物,越分越細,找不到源頭。

    道本身就是一個宏大的平臺,它承載著萬事萬物,不管是物質,還是意識都統攝其中,道是母體,道是萬物之源,不管是意識,還是物質,都出自道統。

    道是一個宏觀的,多元,全息,包羅永珍的,不可能偏頗的像西方哲學一樣,分什麼唯心唯物,物質意識,然後兩派無聊的互相爭吵,這是巨大的愚蠢,而道是萬物之源,是一切的本根與母體,這是真正的大智慧啊。莫捨棄了大智慧,而光顧小聰明瞭。

  • 2 # 紫園仙子

    道是以物化的、客觀的形式存在於宇宙之中的,祂包括過去、現在和未來,道無所不在,無所不能,所以祂是包涵在全維度空間裡的。

    人類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實際上是對道的探索過程。

    隨著我們對道的認識和理解的加深,世界也在隨之進步。

    所以,道即是意識的,也是物質的,而且意識與物質本身是一體的,是道化的,是不可割裂的。

    任何試圖把意識和物質割裂來看都是錯誤的,是步入進一個死衚衕的標誌!

  • 3 # 長風浩蕩

    道,是個抽象,不是獨立存在的具象。抽象,沒有獨立於其它的邊界,是基於現實具體之象在人的主動抽象歸納之下的意識界定。

    道,是事物的既定內在規律和機理,人會去試圖將之抽象歸納總結表達。

    道這個概念本身是意識範疇,但是這個概念所涵之義卻非意識範疇。就好像,我說這支筆是紅色的,這個表述本身是“語言”,但是這表述所表達的意思卻不是語言本身,那是這支筆的固有內在屬性。

  • 4 # 澡雪堂主談修心

    應該說,“道”既超越了意識,也超越了物質,意識和物質都是道的產物,我們可以說它們都從屬於“道”,而不能說“道”從屬於它們中的某一個。

    1

    老子在《道德經》二十五章中提到: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

    透過這一章我們知道,這個“物”就是“道”,老子說“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因為實在是無法形容這個“物”,“物”在現代語境中就是東西,我們總不能真的叫它東西吧?真的叫它“東西”的話,那就究竟是什麼東西呢?所以老子就勉強給它取個代號,叫做“道”。

    但老子這裡說的很清楚,這個“道”是“先天地生”,也就是說,在天地形成以前,它就已經存在了,不管是“物質”也好,還是“意識”也好,都是生於天地之間的,也就是天地形成以後的產物,如果反過來講“道”屬於它們中的哪一個,是明顯不符合邏輯的。

    2

    同時我們也要看到,這個“道”並不是某一個實實在在的東西,因為它是“混成”的,什麼叫“混成”?就是說它和我們平時所見到的所有東西都不一樣,我們平時看到的事物,都是明明白白,樹就是樹,山就是山,雖然也是由不同的元素構成,但畢竟還是可以一步步的細分。

    “道”不一樣了,它更象是一個抽象的軸,所有的時間和空間在這個軸上演變、執行,但對這個軸本身又造不成任何影響,如果勉強把“道”比作銀幕的話,那整個宇宙就象是投射在銀幕上的光影,光影的變化,對銀幕造不成任何影響。

    我們就是把整個地球都投射到銀幕上,銀幕也不會變大一絲一毫,也不會增加一克的重量,即使是把全世界核武器的爆炸場面都投射在銀幕上,銀幕也不會有任何的損傷,也不會少一根絲線,更不會被炸出哪怕是針眼一樣大的洞,這就是“道”和我們這個世界的關係。

    3

    《心經》裡講的“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指的也是“道”的相貌,世界的變化,生命的繁衍,與這個“道”既無法分離,也無法同步,既不是一,也不是二,正因為我們的古人發現了“道”的奧秘,才使我們的文化變得無比的厚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關於汽車文化和知識的有趣問題有哪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