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青言論史

    “血性”,在現代韓語中被解釋為“忠義赤誠的性格,剛強好義的個性”。如果算上近現代的人物的話,必須得算上毛主席一份。他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在中華民族危難之際,拯救黎民百姓於水火之間。在面對內憂外患之時,無論是美帝蔣匪,還是倭奴蘇修,都沒能讓他屈服半分。這樣的剛強和忠義,實在是血性男兒!

    若要說到古人的血性,我認為有這麼五位:

    5、陳勝: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起義的領導者,打響了反抗暴秦的第一槍。從此後天下人都知道了,如果一個政權無道,百姓是完全可以起來把它推翻了的!

    4、陳湯:“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兩千年過去了,大漢、匈奴和陳湯都已化為了塵土,但是這句偉大的話,依然閃耀在這個偉大的國家之上。

    3、諸葛瞻:作為武鄉侯二代目,雖然少武侯沒有繼承父親的高明的政治才能,卻有一顆忠君愛國之心。在蜀漢危亡的最後一刻,他和兒子一起在綿竹為蜀漢作出了最後的殊死一搏。諸葛武侯滿門忠義,誠不我欺!

    2、冉閔:也許很多人要說我不“團結”,但我想問,在北方的漢人已經被殺得快絕了種、南方的東晉還沉醉於一片歌舞昇平的情況下,你要我們怎麼團結?冉閔振臂一呼,激發了漢人最後的血性,也為漢人儲存下了最後的火種。

    1、崖山之戰的全體宋軍:崖山之戰是宋朝的最後一次殊死一搏,但參戰的所有人都迸發出最後的怒吼!儘管戰敗,但是從皇帝、皇太后到每一個士兵,沒有一個像元軍投降,而是選擇從容蹈海而死。這是怎樣的血性,這又是怎樣的大義!

  • 2 # 而知而行的歷史

    中國歷史源遠流長,但凡能夠青史留名的,都不會缺乏血性。換句話說,缺乏血性的人,也不會有太大的事情流傳後世,所以名氣不顯。

    血性既然如此重要,什麼是血性呢?這種人文思想,向來都是千人千面。血性,絕非血氣之性,好勇鬥狠之能。血性是為堅持自己堅信的理念、信仰而不惜赴湯蹈火的執著,是“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的浩然正氣,是“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決絕”。

    “人而無儀,不死何為”?人貴有廉恥之心,有恥感,才是人之為人的基礎。“八榮八恥”是為社會公德,是最廣泛的社會價值理念。堅持這樣的信念的血性才被萬古流芳,而那些違背國家民族利益的血性,往往被稱作“為虎作倀”。

    在這個意義上,血性在為國為民的方面都是無價的。不管是帝王將相,還是販夫走卒,他們堅守社會公德的方式不同,卻同樣在為社會公德彰顯著血性之勇。越是大道不行,越能體現血性之勇。

    如果一定要排一個名次,則應該從他們所能影響到的人數多寡或者其所堅守的信念成為國家和民族主流價值觀從而影響歷史發展走向這兩個標準來判定。

    那麼,排名前五應該有:

    毛主席,譚嗣同,文天祥,郭榮,朱元璋。

    毛主席是近代積貧積弱的中國煥發新生的關鍵人物,是大道不行時,以重大勇氣和犧牲為人民謀取福祉的血性之人,體現的是領袖為國為民的情懷。

    譚嗣同是清朝末年殉身變法的第一人,體現了一個愛國者的坦蕩胸懷,被稱為中國最後一個貴族,體現的是民眾階層的操守。

    文天祥是國家和民族在遇到劫難時堅守的浩然正氣,這是國家和民族的元氣,此氣不散,中華民族不亡,體現的是士大夫階層的弘毅。

    郭榮是五代十國時期最有作為的君主,在驕兵悍將難制的唐宋之交,他幾乎以一己之力改變了導致國家日趨淪亡的思想和政治的倒退,體現的是“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勇氣。

    朱元璋是元末農民起義的領袖,體現的是中華民族抵禦外辱的意志。他和他所建立的明朝的剛毅特質,成為中華民族百折不撓的豐碑之一。

    毛主席能位列第一,是因為毛主席不僅締造了共和國,實現了國運的扭轉的同時,還作為革命的導師,實現了思想和方法論的突破,因此,也只有毛主席可以稱作領袖級人物。

    唯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

  • 3 # 辰州觀海

    1、陳勝。敢於揭竿而起,推翻暴秦;

    2、李自成。敢於揭竿而起,推翻萬惡明朝;

    3、張獻忠,敢於揭竿而起,推翻萬惡明朝;

    4、黃巢。敢於揭竿而起,推翻腐朽唐朝;

    5、其他農民起義領袖,敢於揭竿而起,推翻腐朽封建制度。

    本人尊崇馬列階級史觀,痛恨剝削階級,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道奇裡弗斯會是湖人下一個主教練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