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惟生

    首先糾正一下,楷書四大家的“趙”是指趙孟頫,元代大書法家,一代宗師,個人認為趙孟頫之後鮮有超越者。

    書法到了唐代,其發展已經登峰造極,各種書體都已經成熟,唐以後(宋、元、明、清、民國)書法界無數次嘗試將書法發揚光大均以無法越過前人而收效甚微。

    今天我們看見的醜書,其中不乏在傳統書法中浸淫數十年,試圖另闢蹊徑者,其結果大家都看到了。

    書法不同於其他行業,一撇一捺是個“人”,無非是角度變化、粗細搭配、長短調整而已,絕不能添一筆和減一筆,也不能寫成兩豎和兩橫來。

    書法界公認書法發展變化最大的時期是兩晉南北朝時期,這個時期各種書體的原型已經出現,如章草、行書和楷書等。而這個時代也是正在意義上誕生書法家的時代,之前的文字一般由書吏完成。

    到了唐代,由於政治、經濟、文化在大一統的制度下進行,社會穩定製度昌明,書法也因為李世民的推崇,走向了它的歷史高度。

    因為一個國家的最高統治者喜歡書法,所以書法不走向巔峰都很難。後來的宋朝,又因為一個皇帝喜歡畫畫,不經意間又將中國畫推到了歷史新高。這個皇帝還捎帶發明了屬於自己的楷書,也因此彌補了唐以後書法界難以創新的遺憾。

    晉唐以前的秦漢時期,篆書和隸書是國家通行使用的正書,國家各級有專門的機構記錄和書寫各類文書,現存的碑刻重點在敘述和記事,書丹者一般不著名諱。

    晉唐以來尤其是唐之後,碑文手札上書家往往要留下姓名,說明從晉唐開始(我們可以認為是從科舉制度開始)步入仕途的各級官員基本上都具備了書法家的功底,只是分誰的字更好罷了,而被公認寫字好的也就成了書法家。

    書法家以文字換嚼穀換酒錢大概自明清始,那些不能被選中的落魄秀才是書法家的前身,只會讀書又不被國家任用手不能提籃肩不能挑擔的所謂讀書人慢慢成為書畫家,書法和繪畫分開時間則更晚。

  • 2 # 子衿書法

    這位朋友問,說到唐楷人們都知道歐顏柳趙四大家,為什麼說到漢隸卻一般不知道書家是誰?

    先回答第一個問題。唐楷之中並無趙孟頫。楷書四大家,是現代六七十年代才有的名詞。以前對書法家的評定標準是全方位的。楷行隸草篆,是一個書法家的標配。自從劃定了楷書四大家以後,造成了現代對此四大家書法認識的偏差。以為他們四人最擅長的書體就是楷書。其實,他們四人的楷書都不是各自的最強項。歐陽詢最強的是行書。代表作《仲尼夢奠帖》,《張翰帖》,《卜商帖》。顏真卿最強的行書。代表作《祭侄兒文稿》,《爭座位帖》,柳公權楷書是他的強項,不過他的行草書也非常拿手。行草書作品有《蒙詔帖》,《蘭亭詩》。趙孟頫的最強項仍然是行書。代表作《洛神賦》,前後《赤壁賦》,《嵇叔夜與山巨源絕交書》等等。

    他們四人代表的四和風格的書體,初學者從他們四人的楷書入門學習,能夠全面系統的學到法備體完的書法規則。在他們的作品中,大多落有他們的名字,所以我們能夠以他們的姓氏來命名他們的書體。

    第二個問題,為什麼漢隸一般不知道書家是誰?

    二般也不知道,三般還是不知道。因為碑上沒有落有書家的名字,再多般還是不知道。能夠知道名字的隸書名家,是漢代末年的蔡邕。他的代表作是《熹平石經》,可惜早已毀壞。現在只有幾片殘破不堪的碎片。

    蔡邕是實際筆法的創造者。他創造的筆法體系中,影響了所有後世著名書法家。如張芝,鍾繇,王羲之………漢隸的代表作,《張遷碑》,《史晨碑》,《曹全碑》,《乙瑛碑》,《禮器碑。這些碑上都沒有書家的姓名,大家都以碑名來代表各自的漢隸風格。

  • 3 # 書風法雨

    首先糾正一下,楷書歐、顏、柳、趙的趙體不是唐楷,趙指的是趙孟頫,元朝人,字子昂,號松雪道人,是元代初期很有影響的書法家。他的楷書削繁就簡,變古為今,外貌圓潤而筋骨內涵,結體寬綽秀美,備受後人推崇,與唐朝的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並稱楷書四大家。

    再回到主題,為什麼人們知道這些楷書的作者是誰,而不知道漢代隸書的作者呢?其實很簡單,漢代書法家寫碑落款時通常是不署名的,只寫日期,我們自然不得而知是誰寫的,從唐朝開始在碑上寫自己的名字,也就有了以人來命名的書體,如歐體、顏體、柳體,再到後來的蘇體、米體、趙體……。究其原因,應與時代背景有關,我對這方面的研究不深,不做過多回答,以免誤人子弟,就拋個磚等高人回覆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坤哥,長壽花怎麼養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