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國家?
我是一個陝西人,小學時候學語文,語文老師告訴我秦國無道!初中時候學歷史,歷史老師告訴我秦國暴虐!上高中時,詩經描寫的細節告訴我親過窮困!受傳統教育的影響,我一直認為秦國是窮又蠻橫的,但是我又好奇,這樣一個國家是怎樣踐踏中原文明的?《過秦論》《阿房宮賦》對秦國的描寫簡直讓人不可思議,秦國君主奢侈到那種地步了嗎?拜讀孫皓暉先生的《大秦帝國》,我才明白,歷史上的秦國不是老師教給我們的那樣!
秦帝國興亡沉浮的五百多年(從秦立諸侯國到帝國二世滅亡),是中國歷史上最為自由奔放、充滿活力的大黃金時代。用那個時候的話說,那是一個“禮崩樂壞,瓦釜雷鳴,高岸為谷,深谷為陵”的劇烈變化時代。用歷史主義的話說,那是一個大毀滅、大創造、大沉淪、大興亡,從而在總體上大轉型的時代。青銅文明向鐵器文明的轉型,隸農貴族經濟向自由農地主經濟的轉型,聯邦制國體向中央統治國體的轉型,使中華民族在那個時代達到了農業文明的極致狀態。
這個輝煌轉型的歷史過程,就是秦帝國生滅興亡的歷史過程。
春秋戰國孕育出的時代精神是強力競爭,強勢生存。用當時的話說,就是“凡有血氣,皆有爭心”的“大爭之世”。所謂大爭,就是爭得全面,爭得徹底,爭得漫長,爭得殘酷無情。春秋三百年左右的紛爭組合,就像春水化開了河冰,打碎了古典聯邦王國時代的窒息封閉,鐵器出現、商業活躍、井田制動搖、天子權威削弱、新興地主與士人階層湧現,整個社會的生命狀態大大活躍起來。於是,舊制度崩潰了,舊文化破壞了,像瓦罐一樣卑賤的平民奴隸雷鳴般躁動起來,高高的山陵塌陷了,深深的峽谷竟然崛起為巍巍大山!進入戰國,這種紛爭終於演變為大爭,開始了強勢生存的徹底競爭。弱小就要滅亡,落後就要捱打,成為幾乎沒有任何緩衝的鐵血現實。徹底的變法,徹底的重新整理自己,成為每個邦國迫在眉睫的生存之道。由此引發的人才競爭赤裸裸白熱化。無能的庸才被拋棄,昏聵的國君被殺戮,名士英才成為天下爭奪的瑰寶,明君英主成為最受擁戴的英雄。名將輩出,大才如雲,英主迭起。中華民族的所有文明支系都被捲進了這場全面徹底的大競爭之中!經濟、政治、軍事、文化,舉凡社會生活的所有領域,都在這種大爭之中碰撞出最燦爛的輝煌。戰爭規模最大,經濟改革最徹底,權力爭奪最殘酷,文化爭鳴最激烈,民眾命運與國家命運的聯絡最緊密,創造的各種奇蹟最多,湧現的偉人最多……所有這些,都是後來的時代無法與之比肩的,甚至是無法想象的。
在這樣的歷史土壤中成長的秦帝國,是那個偉大時代強力鍛鑄的結晶。
秦帝國崛起於鐵血競爭的群雄列強之林,包容裹挾了那個時代的剛健質樸、創新求實精神。她崇尚法制、徹底變革、努力建設、統一政令,歷一百六十餘年六代領袖堅定不移地努力追求,才完成了一場最偉大的帝國革命,建立起一個強大統一的帝國,開創了一個全新的鐵器文明時代,使中國農業文明完成了偉大的歷史轉型。
作為時代精神彙集的大秦帝國,最集中地體現了那個時代中華民族的強勢生存精神。中華民族的整個文明體系之所以能夠綿延相續如大河奔湧,秦帝國時代開創奠定的強勢生存傳統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這種強勢生存精神,可以概括為六個基本方面:其一,徹底的不斷的變法革命,以激發民眾最旺盛的活力與國家最強大的實力為生存之本。“求變圖存”此之謂也。其二,對外部野蠻民族與愚昧文明的衝擊,實行“強力反彈,有限擴張”的戰略。其三,整合統一,霸氣巍巍。其四,統一架構文明載體,使不同習俗的民族分支在同一文明載體下凝聚起來。其五,相容幷蓄,消解融會外部流入的不同文明。其六,崇尚法制,實行英才治國。
這種強勢生存的基本精神,已經在中國文明的歷史發展中一以貫之地表現了出來。否則,我們這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的國度根本不可能在統一文明中頑強地生存數千年而成為世界唯一。
大秦帝國又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黑洞,一個巨大的興亡之謎。她只有十五年生命,像流星一閃,轟鳴而逝。
這巨大的歷史落差與戲劇性的帝國命運中,隱藏了難以計數的神奇故事以及偉人名士的悲歡離合。他們以或纖細、或壯美、或正氣、或邪惡、或英雄、或平庸的個人命運奏成了這部歷史交響樂。帝國所編織的社會文明框架及其所凝聚的文化傳統,今天仍然規範著我們的生活,構成了中華民族的巨大精神支柱。
秦國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國家?
我是一個陝西人,小學時候學語文,語文老師告訴我秦國無道!初中時候學歷史,歷史老師告訴我秦國暴虐!上高中時,詩經描寫的細節告訴我親過窮困!受傳統教育的影響,我一直認為秦國是窮又蠻橫的,但是我又好奇,這樣一個國家是怎樣踐踏中原文明的?《過秦論》《阿房宮賦》對秦國的描寫簡直讓人不可思議,秦國君主奢侈到那種地步了嗎?拜讀孫皓暉先生的《大秦帝國》,我才明白,歷史上的秦國不是老師教給我們的那樣!
秦帝國興亡沉浮的五百多年(從秦立諸侯國到帝國二世滅亡),是中國歷史上最為自由奔放、充滿活力的大黃金時代。用那個時候的話說,那是一個“禮崩樂壞,瓦釜雷鳴,高岸為谷,深谷為陵”的劇烈變化時代。用歷史主義的話說,那是一個大毀滅、大創造、大沉淪、大興亡,從而在總體上大轉型的時代。青銅文明向鐵器文明的轉型,隸農貴族經濟向自由農地主經濟的轉型,聯邦制國體向中央統治國體的轉型,使中華民族在那個時代達到了農業文明的極致狀態。
這個輝煌轉型的歷史過程,就是秦帝國生滅興亡的歷史過程。
春秋戰國孕育出的時代精神是強力競爭,強勢生存。用當時的話說,就是“凡有血氣,皆有爭心”的“大爭之世”。所謂大爭,就是爭得全面,爭得徹底,爭得漫長,爭得殘酷無情。春秋三百年左右的紛爭組合,就像春水化開了河冰,打碎了古典聯邦王國時代的窒息封閉,鐵器出現、商業活躍、井田制動搖、天子權威削弱、新興地主與士人階層湧現,整個社會的生命狀態大大活躍起來。於是,舊制度崩潰了,舊文化破壞了,像瓦罐一樣卑賤的平民奴隸雷鳴般躁動起來,高高的山陵塌陷了,深深的峽谷竟然崛起為巍巍大山!進入戰國,這種紛爭終於演變為大爭,開始了強勢生存的徹底競爭。弱小就要滅亡,落後就要捱打,成為幾乎沒有任何緩衝的鐵血現實。徹底的變法,徹底的重新整理自己,成為每個邦國迫在眉睫的生存之道。由此引發的人才競爭赤裸裸白熱化。無能的庸才被拋棄,昏聵的國君被殺戮,名士英才成為天下爭奪的瑰寶,明君英主成為最受擁戴的英雄。名將輩出,大才如雲,英主迭起。中華民族的所有文明支系都被捲進了這場全面徹底的大競爭之中!經濟、政治、軍事、文化,舉凡社會生活的所有領域,都在這種大爭之中碰撞出最燦爛的輝煌。戰爭規模最大,經濟改革最徹底,權力爭奪最殘酷,文化爭鳴最激烈,民眾命運與國家命運的聯絡最緊密,創造的各種奇蹟最多,湧現的偉人最多……所有這些,都是後來的時代無法與之比肩的,甚至是無法想象的。
在這樣的歷史土壤中成長的秦帝國,是那個偉大時代強力鍛鑄的結晶。
秦帝國崛起於鐵血競爭的群雄列強之林,包容裹挾了那個時代的剛健質樸、創新求實精神。她崇尚法制、徹底變革、努力建設、統一政令,歷一百六十餘年六代領袖堅定不移地努力追求,才完成了一場最偉大的帝國革命,建立起一個強大統一的帝國,開創了一個全新的鐵器文明時代,使中國農業文明完成了偉大的歷史轉型。
作為時代精神彙集的大秦帝國,最集中地體現了那個時代中華民族的強勢生存精神。中華民族的整個文明體系之所以能夠綿延相續如大河奔湧,秦帝國時代開創奠定的強勢生存傳統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這種強勢生存精神,可以概括為六個基本方面:其一,徹底的不斷的變法革命,以激發民眾最旺盛的活力與國家最強大的實力為生存之本。“求變圖存”此之謂也。其二,對外部野蠻民族與愚昧文明的衝擊,實行“強力反彈,有限擴張”的戰略。其三,整合統一,霸氣巍巍。其四,統一架構文明載體,使不同習俗的民族分支在同一文明載體下凝聚起來。其五,相容幷蓄,消解融會外部流入的不同文明。其六,崇尚法制,實行英才治國。
這種強勢生存的基本精神,已經在中國文明的歷史發展中一以貫之地表現了出來。否則,我們這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的國度根本不可能在統一文明中頑強地生存數千年而成為世界唯一。
大秦帝國又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黑洞,一個巨大的興亡之謎。她只有十五年生命,像流星一閃,轟鳴而逝。
這巨大的歷史落差與戲劇性的帝國命運中,隱藏了難以計數的神奇故事以及偉人名士的悲歡離合。他們以或纖細、或壯美、或正氣、或邪惡、或英雄、或平庸的個人命運奏成了這部歷史交響樂。帝國所編織的社會文明框架及其所凝聚的文化傳統,今天仍然規範著我們的生活,構成了中華民族的巨大精神支柱。